曾正春受訪的情形

曾正春受訪的情形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11612
著作者:
何政哲;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主題與關鍵字:
撒奇萊雅族;傳藝師;水璉;狩獵
族群:高砂族群
族別:撒奇萊雅(Sakizaya)
描述:
現代法律對原住民的打獵管制太多,合法可以狩獵的動物極少,幾乎只剩山豬可以捕捉,這也是獵人越來越少,傳統技藝快速失傳的主因之一,加上打獵本來就有風險,前幾年水璉就有獵人遭到山豬攻擊遇害的事件。受訪者曾正春為水璉的獵人之一,具他本人表示目前水璉常常上山打獵的人,大約只剩五、六個,其他都是玩票性質。受訪者曾正春只要有空閒就會去打獵,雖然他自認這是興趣,但自小就參與打獵活動,打獵對他有種莫名的吸引力。部落耆老也認為他的技術與經驗已到達一定水準。訪談初期主要談論受訪者曾正春學習獵人技巧的過程,獵物種類與獵具,他提到前輩們製作獵具的功力深厚,早期幾乎每個人都會製作土製獵槍,他本身也耳濡目染,但是現在受限於法規,所以打獵大部分以陷阱為主。再來請他介紹水璉部落的獵場,是否與他部落有重疊,不同部落獵人對於獵區的界定有何不同,還有打獵的禁忌與傳統,受訪者曾正春說獵人早期的傳統到他父執輩就留下不多,他最常用到的就是夢占,只要是獵人幾乎都有類似的情境,只要夢到特定情節,就代表陷阱已捕到獵物,十分靈驗。最後他親身示範捕鳥陷阱與捕大型動物陷阱的製作,製作之迅速,手法之敏捷,都展現獵人的風範。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貢獻者:
何政哲
日期:
2011/05/23
格式:
數量:1
來源:
台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資料庫
範圍:
花蓮縣 壽豐鄉(974)
管理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地址:904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 : (08)7991219#235
傳真 : (08)799355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