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扁泥蟲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昆蟲多樣性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太魯閣四鰓扁泥蟲
學名:Eubrianax tarokoensis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d43ea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Psephenidae
中文科名:扁泥蟲科
拉丁亞科名:Eubrianacinae
中文亞科名:四鰓扁泥蟲亞科
拉丁屬名:Eubrianax
拉丁種小名:tarokoensis
描述:
種命名者:Lee & Yang
簡介:"動物昆蟲扁泥蟲扁泥蟲科太魯閣四鰓扁泥蟲Eubrianax tarokoensis Lee & Yang, 1990 太魯閣四鰓扁泥蟲 Eubrianax tarokoensis Lee & Yang, 1990 扁泥蟲的成蟲體型不大,體色黯淡且活動較隱密,一般人不容易發覺,但是他們的幼蟲在溪流中是很常見的水棲甲蟲。本種所屬的四鰓扁泥蟲亞科,顧名思義,是幼蟲在腹部具有4對睫毛狀腮的類群,在顯微鏡底下則可看到他們的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條類似沾水筆頭的縫線。幼蟲一般只生活在水質乾淨的山區溪流上游,老熟幼蟲會在水際線上下的石面隱蔽處化蛹,將褪下的幼蟲蛻皮覆蓋在蛹上,僅有腹部末三節背板露出。羽化後,缺了腹部末三節的幼蟲蛻皮會繼續留在石頭上。成蟲呈圓卵型,背腹面略微扁平;前胸背板完全遮蓋頭部,前緣多半有半透明的區塊;翅鞘上有縱走溝。雄性成蟲一般具有細長的櫛齒狀觸角,雌蟲則為鋸齒狀。 臺灣的四鰓扁泥蟲亞科共有1屬6種,體長大約都在4~7mm間。太魯閣四鰓扁泥蟲是其中的一種,體長約6~6.5mm。體色變異很大,可歸納為三個主要色型,一個是雙色型,橙色翅鞘搭配黑色前胸背板,一個是橙色單色型,另一個是黑褐色單色型,各色型之間還有些斑紋變異。橙色型只分佈在北部山區,黑色型則僅分佈在宜蘭的蘭陽溪到南澳溪之間。有的地方族群內會有兩種或多種色型的變異。 成蟲在春季羽化,發生期只集中在兩個禮拜,有時成蟲數量頗眾,在岸邊的植叢飛舞求偶。臺灣特有種,分佈在淡水河到立霧溪流域之間的山區溪流,海拔分佈最高達1400公尺。"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小型﹝5mm~1cm﹞
口器特徵:咀嚼式﹝Madibulate or Chew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幼期水生﹝成熟期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90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990)。[中文名:太魯閣四鰓扁泥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1/32/f0.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1/32/f0.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顯微鏡
立霧溪
成熟期
甲蟲
翅鞘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江崎氏扁泥蟲
中文名:江崎氏扁泥蟲
中文名:江崎氏扁泥蟲
中文名:江崎氏扁泥蟲(4881-37...
中文名:太魯閣四鰓扁泥蟲(4881-...
中文名:太魯閣四鰓扁泥蟲(4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