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黑腹櫛角螢

學名:Vesta scutellonigra Olivier, 1913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d2ecf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總科名:Cantharoidea
中文總科名:菊虎總科
拉丁科名:Lampyridae
中文科名:螢科
拉丁屬名:Vesta
拉丁種小名:scutellonigra
描述:
種命名者:Olivier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菊虎總科螢科黑腹櫛角螢Vesta scutellonigra Olivier, 1913 Vesta scutellonigra Olivier, 1913 黑腹櫛角螢 Vesta scutellonigra Olivier, 1913 黑腹櫛角螢是日行性的螢火蟲,具有發達的櫛齒(梳子)狀觸角,全體黑色,前胸背板則是鮮艷的桃紅色,腹部末端則是黃褐色,有兩個點狀的發光器,能發出綠色的持續光。在臺灣屬大型的螢火蟲,體長有14~19mm,雌蟲體型一般較雄蟲為大,且身體較寬,觸角的櫛齒則較短。臺灣的螢火蟲中的赤腹櫛角螢V. impressicollis Fairmaire與本種頗類似,但是腹部為鮮豔的桃紅色,可資區別。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嘉義和花蓮(含)以南地區的平地和低海拔山地,在墾丁地區是很常見的種類。成蟲3~5月出現,日間會在林下低飛,夜間偶爾可見到發光中的個體。"
食性:雜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13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橙螢
中文名:雲南扁螢
中文名:雲南扁螢
中文名:橙螢
中文名稱:螢火蟲( ID:122 )
中文名稱:螢火蟲( ID:122 )
中文名:橙螢(2250-552)
中文名:橙螢(22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