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丁奇臨 化度寺碑(十一聯屏)

陳丁奇臨 化度寺碑(十一聯屏)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DingQi_C-tian_O04
資料類型:
型式:文字
作品分類:書法創作
著作者:
陳丁奇
主題與關鍵字:
書體:楷書
描述:
釋文:蓋聞人靈之貴,天象攸憑,稟仁義之和,感山川之秀,窮理盡性,通幽洞微,研其慮者百端,宗其道者三教,殊源異軫,類聚群分。或博而無功,勞而寡要,文勝則史,禮煩斯黷,或控鶴乘鸞,有繫風之諭,飡霞御氣,致捕影之譏,至於察報應之方,窮死生之變,大慈廣運,弘濟群品,極眾妙而為言,冠玄宗以立德,其唯真如之設教焉。若夫性與天道,契協神交,貽照靈心,澄神禪觀,則有化度寺僧邕禪師者矣 。禪師俗姓郭氏,太原介休人,昔有周氏,積德累功,慶流長世,分星判野,大啟藩維,蔡伯喈云:虢者郭也,虢叔乃文王所咨,郭泰則人倫攸屬,聖賢遺烈,奕葉其昌。祖憲荊州刺史,早擅風猷,父韶博陵太守,深明典禮,禪師含靈福地,擢秀華宗。爰自弱齡,神識沉靜,率由至道,冥符上德。因戲成塔,發自髫年,仁心救蟻,始於卯歲,世傳儒業,門多貴仕,時方小學,齒胄上庠,始自趨庭,便觀入室,精勤不倦,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明老易。然雅有志尚,高邁俗情,時遊僧寺,伏膺釋典,風鑒踈朗,豁然開悟。聞法海之微妙,毛髮同喜,瞻滿月之圖像,身心俱淨,於是錙銖軒冕,糟粕丘墳,年十有三,違親入道,於鄴西雲門寺,依止稠禪師。稠公禪慧通靈,戒行勤苦,道標方外,聲溢區中,□覩暗投,欣然驚異,即授受禪法,數日便詣幽深。稠公嘗撫禪師而謂諸門徒曰:五亭四念,盡在此矣。頭陁蘭若,畢志忘疲,仍來往林慮山中,栖託遊處,後屬周武平齊,像法隳壞,乃入白鹿深山。避時削跡,藏聲戢曜,枕石漱流,□巖之下,葺茅成室,蘿裳薜帶,□唯糞掃之衣,餌木飡松,嘗無麻麥之飯,三徑斯絕,百卉為群。猛鷙毒螫之徒,潛形匿影,白鹿青鸞之輩,效祉呈祥,每梵音展禮,焚香讀誦,輒有奇禽異獸,欑集庭宇,俱絕□倚,畢來俯伏,貌如恭敬,心疑聽受。及開皇之初,弘闡釋教,于時有魏州信行禪師,□深明佛性,大轉法輪,實命世之異人,為玄門之益□,以道隱之辰,習當根之業,知禪師遯世幽居,遣人告曰:脩道立行,宜以濟度為先,獨善其身,非所聞也,宜盡弘益之方,照示流俗。禪師乃出山,與信行禪師同脩苦行。開皇九年,信行禪師,被敕徵召,乃相隨入京,京師道俗,莫不遵奉。信行禪師,□□□□□持徒眾,以貞觀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終於化度寺。春秋八十有九,聖上崇敬情深,贈帛追福,即以其月廿二日,奉送靈魄於終南山下鴟鳴埠,禪師之遺令也。徒眾等收其舍利,起塔於信行禪師靈塔之左。禪師風範凝正,行業精勤,十二部經,嘗甘露而俱盡。五百具戒,淩嚴霜而未彫。雖託跡禪林,避心定水,涉無為之境,絕有待之累。□寓形巖穴,高步京華,常卑辭屈已,體道藏器,未若道安之遊樊沔,對鑿齒而自伐彌天。慧遠之在廬山,折桓玄之致敬人主,及遷神淨土,委質陁林,四部奔馳,十方號慕,豈止寢歌輟相,捨佩捐珠而已。式昭景行,乃述銘云: 綿邈神理,希夷法性,自有成空,從凡入聖,于昭大士。遊□□正,德潤慈雲,心懸靈鏡,□蒙悟道,捨俗歸真,累明成照,積智為津,行識非想,禪□□□,觀盡三昧,情鎖六塵,結構窮巖,留連幽谷。靈應無像,神行匪速,敦彼開導,去茲□□,□絕有憑,群生仰福,風火□妄,泡雷(電)同奔,達人忘己,真宅斯存,刹那□□,淨域□□,□□□樂,永謝重昬。 右庶子李百藥制文 率更令歐陽詢書 化度寺碑銘。 於己未年元宵燈下臨了 陳丁奇
作品賞析:歐陽詢的四個經典楷書-九成宮、皇甫誕、化度寺、溫彥博中,以化度寺字體最小,被用淵穆淳古形容,目前此碑的五種版本以王孟揚舊藏本砌損最少,字數最多,拓工亦精,但字口殘糊的現象,仍較其他三歐更嚴重,敦煌本十二片的兩百三十九字,其字形神采,遺漏字和王孟揚本如出一轍,顯然是據王本模刻,雖清晰,但並非原石原刻所拓。陳老師此篇作品是根據王孟揚所臨,其中砌損的字,又能利用其他三歐的字來彌補,可見他對四歐都很嫻熟,此件作品有別於其他名家,通篇全臨,大都以冊頁形式,篇幅小,臨寫時運作容易,他是以條幅形式,每幅五行,每行二十個字,計十一條幅,一千零六十八字一口氣將之臨完,很不容易,何況要寫的筆筆不茍,字字完美,除非全碑已很熟練,也很有體力。假設他一天以兩幅計算,至少要有一星期的專注力及貫徹力,才能完成全篇,此篇用筆渾厚,字體縱挺,頗能將原碑的特色表現出來,不清楚的字也空出來,顯示他『平靜心臨帖』的功力,惟第三幅第五行『庠』及『趨』字,寫法與原帖有異;第五幅第三行最後『往林慮』三字原帖誤植,將其移至第四行『像』字後陳老師將其調整回原位,第十一屏第二行泡『電』誤為『雷』字。(鄭聰明賞析說明) 歐陽詢楷書被譽為「楷法極則」,儘管在清代王澍認為此碑為「楷法第一」,翁方綱也說「妙出《九成宮》之右」,但相對於《九成宮醴泉銘》為今日學童書法入門的臨摹教材,《化度寺碑銘》的確是受到冷落的。天鶴先生在己未年(1979)臨摹的《化度寺碑》展現書學取徑之廣博之外,對於學書者臨摹《化度寺碑》也有很大的啟發。天鶴先生除了填補了殘本闕文,還復原了手寫體的樣貌,使之不復有碑版板滯之弊,此一臨書作品,可視為天鶴先生書法創作觀所說的「以印象的臨書為中心的創作」,換言之,在這件作品之中,「歐陽詢」已成為一個歷史背景,而天鶴先生的形象已如煙雲溢滿紙幅之中,用著鏗鏘有力的聲調說著:「臨書的最後階段是『出於法』的境界,即是借對象的姿態來創作自己!」(黃宗義、莊千慧賞析說明)
出版者:
典藏單位:劉金枝女士
格式:
裱褙(高x寬):194x42.5cm
畫心(高x寬):135x34.5cm
管理權:
典藏者:劉金枝女士
嘉義玄風書道館陳丁奇家屬
數位化執行單位:嘉義大學中文系台灣典範書家陳丁奇數位美術館
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台灣」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暨嘉義玄風書道館陳丁奇家屬」。引用賞析說明時,請註明撰稿者及「台灣典範書家陳丁奇數位美術館」。

授權聯絡窗口

蘇子敬
05-2263411轉2124、2103
或 0918-825210
sutzu@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
手抄寒玉堂千字文注釋   (共41頁...
手抄寒玉堂千字文注釋 (共41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
手抄寒玉堂千字文注釋   (共41頁...
手抄寒玉堂千字文注釋 (共41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
手抄寒玉堂聯文 (共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