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文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教育加值
教材
蜥蜴類學習資源
生活型態
社會行為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兩生爬蟲類知識庫子計畫
學習資源
中文名:幼體的社會行為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c04b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幼體蜥蜴也會進行社會互動,這些社會互動甚至對成體後的生殖成功產生很大的影響。比方說有很多安樂蜥科的蜥蜴,在孵化後數分鐘內就會開始進行展示行為。在巴拿馬的綠鬣蜥,牠們會在共同的巢穴幾乎同時將蛋孵化,然後分成大小不同的族群後從巢穴移走,聚集在一起好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會進行接觸溝通,包括不同身體部位的摩擦、抓癢以及擺動前肢甚至啃咬身體。因為綠鬣蜥的掠食者多半是單獨行動,社會行為可以減少落單的綠鬣蜥被殺死的可能性。群聚的幼體也可以威嚇某些掠食者,這是單一個體的綠鬣蜥所辦不到的。年輕的綠鬣蜥形成社會族群後就會有大量的眼睛可以偵測掠食者,如此一來也可以提供較早發現掠食者的警戒系統。除此之外,維持社會族群也可能可以藉由攝取彼此的排泄物,達到增進腸道共生菌轉移的目的,這對以植物為食而必須消化纖維素的綠鬣蜥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幼體蜥蜴間的互動也能夠決定成體後誰將成為成功的領域擁有者,甚至決定誰得以存活下來。生活在空曠乾燥棲地的邊斑點蜥,成體具有領域性而雌體通常會在配偶的領域內下蛋。在資源短缺時,活動範圍的品質就會在生存與死亡之間凸顯出其中的差異。根據實驗室的觀察,活動範圍品質較佳的幼體比品質較差的幼體更有可能居於統治地位,甚至這些活動範圍的特徵與前一年存活下來的幼體相似,這顯示出社會地位的支配和高品質的活動範圍的關係密不可分。在這個例子當中,幼體間行為上的不同,直接與活動範圍的品質相關,最終甚至與存活有關。比方說,有很高比例的邊斑點蜥幼體失去了尾巴,有可能是掠食者試圖捕捉未果所造成。失去尾巴不只是減少了全身的重量,也意味著這個有效逃離掠食者的機制不能再用了,至少少了一次機會,儘管尾巴很快就可以再生。此外,隨著尾巴的失去,幼體也失去了牠的統治地位,雖然在牠尾巴長回來之後可以再取回。因此,失去尾巴在幼體當中,對蜥蜴未來的成功與否形成了一種級聯效應。能夠維持高社會地位的幼體,在盡量避免失去尾巴的情況下,比較有可能進入成體的族群。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黃文山(年代不詳)。[中文名:幼體的社會行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0/06/41.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0/06/41.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社會互動
社會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蜥蜴的展示行為
中文名:蜥蜴的溝通
中文名:求偶及交配行為
中文名:侵略性的互動
中文名:聽覺訊息及接收
中文名:視覺訊息及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