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蘇花公路變質岩區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e388ea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莊文星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蘇花公路沿線出露的岩層以變質岩為主。地層上可分為大南澳變質雜岩、南蘇澳層、廬山層及第四紀地層等四大單位。其中以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之大南澳變質雜岩分布最廣,岩性至為複雜,主要岩類為黑色片岩、綠泥片岩、變質石灰岩(大理岩)、石英片岩、片麻岩、角閃岩、變質泥質沉積岩、混合岩及偉晶花崗岩。始新世南蘇澳層與中新世廬山層分布於蘇花公路最北段,前者由長石砂岩、變質輝綠岩、板岩及千枚岩等組成;後者以板岩及千枚岩為主。第四紀地層之主要組成物為黏土、砂、礫和岩塊。大南澳變質雜岩、南蘇澳層和廬山層間以斷層相接觸。
就岩石材料本質、岩體結構情況以及地質、地形、氣候、雨量、地下水、地震效應、當地應力、道路工程施工、礦區開挖、棄土處理等四周環境因素,對於蘇花公路安危,全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蘇花公路地處臺灣新生代造山運動構造帶,地殼變異大,多地震,地層岩石破碎,加上常有颱風侵襲與東北季風吹襲強盛氣流及強風豪雨,地質與天候條件差,加上公路修築礦區開發,不當的措施,常有山崩、岩塊墜落(如下圖)等意外事故發生。地質調查對於工程規劃與施工,乃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它能提供對於選線、工程結構與施工參考。在工程施工方面,極其重要的是必須考量控方與填方,絕不可亂倒棄土。唯有因勢利導,才能克服外在環境所潛伏的危機。如迷信工程方法,可與自然力量相頡頑,則不僅需付出相當的代價,也將恆常處於災難之威脅。   1. 帶狀或片麻狀(Banded or gneissic):變質岩中之礦物,常呈平行排列。若長石較多,則黑白相間,甚為美觀,如片麻岩。   2. 片狀(Schistose):係呈薄葉片狀,因此岩石甚易剝開,但不甚規則,如片岩。   3. 板狀 (Slaty):變質岩如板岩一類,其所含礦物顆粒極小,故甚細密,但易於分開而成薄板。   變質岩之非葉理狀組織,有由極細小的晶體組成之角頁狀組織(hornfelsic texture),其岩石中大部分之礦物已經重新結晶。主要是由接觸變質作用所造成的結構,其破碎岩屑具有尖銳的稜角。另有花崗變晶狀組織 (granoblastic texture)由變質時同時結晶而彼此交鎖穿插的礦物組成,礦物多屬大小相等之粒狀礦物,如長石、石英、輝石等,晶粒較大可用肉眼辨別。   變質岩中常有所謂的殘留組織(relic texture),是未變質前之組織仍能見之於變質岩者。有時可藉殘留組織以研判其母岩為何。在有些變質的角閃石─斜長石岩類(變質角閃岩)中,有斑狀或輝綠狀組織,分別稱為再結晶斑狀(blastoporphyritic)及再結晶輝綠狀(blastophitic)組織。這顯然是由火成的母岩遺留而來。礫岩變質後,其原來的卵石構造還可能認得出來,不過常常被壓扁了許多或拉長了許多。有許多沉積的層理,於變質作用之後尚能保持,而成為變質地區的構造演化的證據。 。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挪威奧斯陸地區
中文名:變質岩之組織
中文名:變質岩與沉積岩及火成岩之關係
中文名:角閃岩相
中文名:緒言
中文名: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