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雪霸國家公園(一):雪山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e3419a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莊文星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  雪霸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本島之中北部,境內高山林立,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多達51座,彙結於雪山地壘。以雪山為頂點向四周開展,地貌崇峻壯麗,氣勢雄偉壯觀,屬於山岳型國家公園。由大安溪河谷海拔760公尺至3,886公尺的雪山主峰,高差達三千多公尺,天然資源極為豐富。以雪山山稜為主要分水嶺,發育了大甲溪、大漢溪、大安溪與頭前溪四大主要河流。園區範圍以雪山山脈的河谷稜線為界,東起羅葉尾山,西迄東洗水山,南至宇羅尾山,北抵境界山,總面積達76,850公頃,涵括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苗栗縣泰安鄉、台中縣和平鄉。先天上,因造山運動隆起突兀的雪山地塊,後天更受到河流的刻劃侵蝕,鬼斧神工地塑造了今日獨特秀麗的地質地形景觀。為讓有興趣的讀者、遊客縱情徜徉於山水之間,領略大自然的饗宴,亦能知其所以然的瞭解促成地形景觀的地質背景。 「走向山中畫我雪霸」將分二期分別介紹雪山與大霸尖山。
 山脈
雪山地壘以雪山(圖1)為中心,呈放射狀分支,大致上可以分為︰
(1)主稜:是雪山地壘中最大的稜脈之一,支稜也多。由雪山主峰到小雪山二十餘公里中超過3000公尺又有山名的主峰多過16座,包括列名台灣百嶽的有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和中雪山,這一段登山界稱為雪大縱走。
(2)南支線:向南延伸的稜脈,過翠池三叉山後又向南分出兩道稜脈,其中的「劍山稜脈」是以大劍山為主,登山界稱之為雪劍縱走或「大小劍」。
(3)北稜:由雪山到大霸尖山這段十餘公里的山脊嶺線,南北縱行於稜脊上,為雪山山彙中最高峻艱險的一段,通稱為雪霸縱走或「聖稜線」。
(4)北東支稜:布秀蘭山附近由北稜向東分出的稜脈,經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到喀拉業山,也就是「武陵四秀」。
(5)東南支稜:這是早期登雪山的主要途徑,經由梨山、環山部落西側橫越七家灣溪進入松柏農場,循著志佳陽大山的稜脊尾脈上登雪山北峰。
(6)東支稜:由雪山主峰向東分支,經雪山東峰延伸,有三六九和七卡二大山莊。
首先介紹雪山主稜,或稱為雪山特別景觀區。
 地質背景
台灣是一個具有寬廣碩大槽谷沉積盆地的大地槽和隱沒帶火山島弧雙重背景的島嶼,屬於一個造山作用極其活躍的活動造山帶。古生代至中生代的第一代古老地槽沉積與火山作用的產物,經強烈的南澳造山運動而構成台灣中央山脈東斜面的基磐地層——中央山脈變質雜岩或稱大南澳片岩。到了中生代末期或新生代初期的第三紀,已經浮出海面的台灣島又開始下沉,進入下一個沉積循環。海水入侵,一片汪洋,形成第二代的沉積地槽。地槽的沉積物以碎屑物為主,包括砂岩、粉砂岩、頁岩,局部有礫岩和石灰岩。這些岩層經過變質作用,泥質岩層變為硬頁岩、板岩;而砂岩變為變質砂岩與石英岩,統稱第三紀板岩區。地質上,將這個板岩區分為兩個帶:一是西部的雪山山脈帶,一是以玉山為主的脊樑山脈帶。
 雪山山脈之地層
地質上通稱的雪山山脈起自東北角海岸的三貂角、福隆,向南延經烏來、雪山、埔里等地,到達玉山山脈南邊荖濃溪的上游為止。其西邊以屈尺斷層和西部麓山帶未變質之地質區分隔;東邊則以梨山斷層與同為亞變質岩區之脊樑山脈板岩帶為鄰。雪山山脈板岩區主要出露的岩層以變質砂岩、石英岩和硬頁岩或板岩為主(圖1~4)。雪山-大雪山特別景觀區出露之地層為以砂質為主之白冷層(圖2~4)及下部以泥質為主的佳陽層(圖5)。
白冷層為雪山山脈中出露最廣泛的地層。北自大霸尖山、雪山、大安溪中、上游,南延分布整個大雪山、中雪山及小雪山諸峰及谷關至和平間的大甲溪流域,更向南延經日月潭、水里而止於十八重溪。本層主要由淺灰色或灰白色、細粒到極粗粒的石英質砂岩,夾灰色緻密砂岩和硬頁岩或板岩的互層。局部含石英礫及炭質頁岩。白冷層的時代暫定為漸新世或漸新世-始新世。
佳陽層位於與白冷層相當的眉溪砂岩之下,主要由厚層板岩組成,夾少量細粒砂岩或粉砂岩、板劈理至為發達。本層出露於中橫公路德基水庫至佳陽之間,呈帶狀向南延伸,經北港溪上游、濁水溪,至玉山地區。其時代可能為漸新世或始新世。
 白冷層沉積時之天候環境
雪山山脈地區屬於始新世、漸新世白冷層(約3千萬至4千萬年前)(接第七版)之變質砂岩或石英岩地層。在小雪山、大雪山、中雪山、西勢山、雪山和火石山發現有許多植物葉化石和棕櫚葉化石(圖6、7) ,顯示白冷層沉積時之環境屬熱帶低海拔濱海之植物群落。白冷層之沉積構造特徵包括高角度平面狀交錯層、低角度或水平紋理、波痕、生物擾動、生痕化石、富含貝類化石與圓丘狀交錯層,推測其沉積環境為洪泛沖積平原、河道、決口扇、沼澤或潟湖等。棕櫚葉化石之岩層主要以頁岩及泥質岩與砂岩組成,含多量之炭質物、樹葉化石、生痕化石、波痕顯示主要為洪泛沖積平原、河口至三角洲的淺海環境。
 雪山圈谷
當更新世冰河時期(約1萬8千年前) ,全球的氣候比今日寒冷,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南湖大山,高度大而緯度較高,天寒地凍,積雪終年不化。日積月累,造成冰川,侵蝕大地。因此有較為顯著的冰河地形遺跡,尤其是雪山附近,保存良好。冰河地形中最顯著者為圈谷地形(圖8、9),雖然大部分已為岩屑碎石掩蓋或被風化侵蝕破壞,但大體上尚可窺出其原貌。根據1998年祁連山的地質考察,對照青海省海北州托勒牧場大草原之冰川遺跡與冰封山麓冰斗河谷,雪山主峰下之槽圓形窪地,極可能為圈谷(冰斗)地形,而非因岩壁受風化作用後岩塊崩落而形成的崩谷。
 特別景觀區天然資源的保育
特別景觀區係指無法以人力再造之天然景致,而嚴格限制開發行為之地區。雪山特別景觀區擁有一大片台灣冷杉的黑森林(圖10)、鐵杉的白木林(圖11)、翠池之玉山圓柏(圖12),常與光禿裸露的崖壁形成強烈的對比。蓊蓊鬱鬱的林木,有時因不慎引發的森林大火而毀於一夕(圖13)。祝融焚燒過後,因高山地區,木林復育不易而為箭竹盤據,導致廣大山頭看似高山草原(圖14),藉此呼籲遊客小心火燭 。台灣位處造山帶,地殼不穩定,高山多崩坍(圖15、16) 。山崩土石匯入河川,整治不易,加上人為的過度開發,生態資源面臨嚴重的衝擊,七家灣溪冰河時期孑遺的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復育倍加艱難。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岩石化學分析
中文名:地質概述
中文名:台灣中央山脈板岩系石灰岩洞與...
中文名:綠片岩相
中文名:清風明月映雪山─談滄海桑田
中文名:史基道接觸變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