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文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教育加值
教材
兩生類學習資源
兩生類文化傳說與神話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兩生爬蟲類知識庫子計畫
學習資源
中文名:蠑螈與火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e41958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有關蠑螈不會受到火焰傷害的神話已由老普林尼提及過,並永存於《自然哲學》當中。傳統及書面記錄的奇異混和產生了許多極富想像力的兩生類傳說。「蠑螈依據自己獨特的力量來熄滅火焰,火焰越大使出的力量就越大。正直的人走在正直之路上也能熄滅具威脅性的火焰並將之塞入獅子的喉嚨當中。」 在《自然哲學》當中最奇怪的部分可能就是其描述蠑螈是「一隻寒冷的鳥…比其他所有的鳥都要來得冷。」牠被假設居住於火山埃特納(Aetna)裡面而不會燒起來。這可能是對有關神話中不死鳥傳說的誤解。 但關於蠑螈不會受到火焰傷害的神話並未廣為流傳而只在學者及煉金術士之中傳頌,他們是民間信仰及口頭歷史的一部分。根據民間信仰的說法,只有這些所謂火的「弟兄」者能夠接觸到蠑螈。燒煤炭者就是屬於這種人,其工作是維持火焰能在偏僻的森林及峽谷當中持續燃燒以產生賴以維生的燃料。當他們調查自然環境時,看見了這種奇特生物的映像。可能是蠑螈時常從被泥土所覆蓋的木頭堆底下爬出來,牠們已經在木頭堆當中找到喜愛的藏匿處卻被突如其來的熱度所驚嚇。 年輕的煉金術士經常在城鎮與鄉村之間徘徊,宣傳著他們的理念和教義。某些江湖術士及學生社團甚至是從這些教義所衍生出來的。其中在「在蠑螈之中呼喊(Calling in the salamander)」的習俗當中,高濃度的酒精會被點燃並灌注到某人的喉嚨裡頭。 煉金術士將歐洲的火蠑螈視為硫磺的象徵(蠑螈身上的黃色斑點可以說明這種關係),進而代表了所有可燃之物。因此法國的煉金術士述說著:「蠑螈,以火為食,不死鳥,由其灰燼中重生;牠們兩者是硫磺最著名的象徵。」 當石綿被發現時,這種材料被認為是「蠑螈的毛」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亞洲的某處,介於西藏、印度及西伯利亞之間,被相信存活著一種所謂的「火焰蟲」,據說是由防火的線材所塑造而成,就像毛毛蟲吐出來的絲一樣。「當地的女人將衣服丟進火焰當中清洗…。」一本來自西元1481年的書寫著:「這種蠑螈身上有毛,用這種毛製作的衣服和腰帶在中不會燃燒起來…。」 火焰中的蠑螈也象徵著以火達成的純淨:「看哪!蠑螈走過火焰而不會受傷,純淨也能一直保持不受損害。」來自十六世紀的詩「蠑螈與其同樣善於妒忌者」應該被解讀為一種妒忌和以某人的不幸為樂或幸災樂禍的隱喻: 在人類的想像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曠野世界及不流動的污濁、骯髒的水之處居住著火的生物。「城市居住者」總是與這樣的沼澤地相互對抗,但並非只是為了獲取更多堅實的土地而進行建設。這些環境中確實充滿了看似無須解釋的事件,鬼火、火人、火蛇、火焰蜥蜴或蠑螈,被普通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觀察到,爾後在十八及十九世紀被學者們因為無法找到合理解釋而宣告為毫無意義的迷信。在沼澤仍持續延伸橫跨世界大半個面積之時,能自燃而形成火焰的沼氣(甲烷)確實仍以光影交錯的海市蜃樓形式存在。 自然哲學家及物理學家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西元1493-1541)主張相對於水中生物對人類的和善而言,蠑螈因為是屬於火的生物而無法與人類有所互動。在其當時的民間信仰中,蠑螈既非惡魔也非邪惡的象徵,而是上帝派來的元素守護者。另一方面,在文藝復興時期,牠們被稱為「火蜥蜴(Vulcanales)」且甚至宣稱較為不潔的雜種生物是由牠們衍生而來(這些雜種生物被稱為「火種(tinder)」)。由俄羅斯的貴族瓦迪米爾‧奧圖耶斯基(Wladimir Odojeskij,西元1803-1869)所寫的諷喻詩「蠑螈(The salamander)」深受帕拉塞爾蘇斯的影響,包含了煉金術士對於火的生物、元素精靈及蠑螈想法的一些值得注意的摘要。在史詩當中,一位老的芬蘭祭司鼓勵一位名為艾爾莎的女孩喚醒其靈魂之中的火精靈「蠑螈」。這個故事在文學中是最佳的「魔法」作品之一,儘管最終是以悲劇收場,但仍有著對於現今世界警告的意味。這個故事警告著自大狂妄的文明世界即將面臨的危機,當人類達到較高層次的領悟和知識,甚至包含了早期的「魔法」智慧時,若缺乏對於愛及大自然的認知,最終將難以由其自私自利的研究當中獲得利益。 有兩種情況使得水螈長久以來一直被賦予不好的名聲,其中一個是對於其毒性的懷疑,另一個是誤信其有居住在火中的能力。後者有部分是真實的,因為牠可以經由嘴巴及佈滿身體的小孔釋放出體液而在即將熄滅的煤火之中維持一段時間不會受傷,這些體液可以澆熄一些火焰並讓餘火溫度降低。然而,在大火之中牠也必然會像其他動物一樣死去。古代的書面紀錄包含了許多關於水螈的毒性及效果的資料,但這些卻毫無根據。這些生物的用處在於他們會吃昆蟲。過去水螈也經常被藥商使用作為藥引,但現在沒人敢碰牠。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黃文山(年代不詳)。[中文名:蠑螈與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f/d8/6d.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f/d8/6d.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民間信仰
自然哲學
物理學家
文藝復興
火焰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自然哲學
中文名:網際網路:兩類在文化歷史中新...
中文名:青蛙在廣告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職...
中文名:埃斯塔瓦耶的青蛙
中文名:青蛙雨
中文名:文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