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起源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e3fe0d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兩生綱於地球上已存在長達兩億三百萬年,在脊椎動物中屬於多樣性相當高的物種。牠們可能至少是在二疊紀時期的某一段期間(兩億四千八百萬年到兩萬九千五百億年以前)開始獨立演化。將現今兩生類認為是介於魚類和爬蟲類之間的過渡型物種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儘管牠們在解剖學上確實具有一些中間型的特徵。有時現今的兩生類會被視為演化上的失敗者,這多半是因為牠們體型小且基本特徵很不起眼的緣故;相反地,我們應該將牠們視為一種古老四足類動物的後裔,並且已開發出範圍廣泛棲地的物種。現今的兩生類展現出相當可觀的生命史,且在許多自然族群中組成了占有優勢的要素。然而,若沒有棲地維護或其他措施來保護,兩生類物種將持續以極快的速度消失。    現今的兩生類有青蛙、蠑螈及蚓螈,牠們呈現出令人驚訝的變化:有些動物有尾巴而有些沒有,有些看起來像蛇或蜥蜴,而其他的則是以修長的後腿跳躍,或是在完全沒有腳的情況下挖掘洞穴。體色範圍由暗淡的褐色到光鮮亮麗的藍色、綠色以及紅色都有。    在已知的四萬種脊椎動物(具有脊柱的動物)當中,兩生類約佔了五千四百種,,牠們是現今脊椎動當中僅次於哺乳類最小的一個綱,也是陸生動物當中曾經處於支配地位的族群-曾在數百萬年以前興盛一時的某些中等體型鱷魚的後代。    兩生類在研究中是相當重要的族群,因為牠們是早期第一個征服陸地的脊椎動物後代,爾後更導致爬蟲類的出現(爬蟲類之後接著是哺乳類和鳥類)。現今的兩生類可區分為三個目:有尾目(蠑螈,包含水螈(newt)和鰻螈(siren),共473個種)、無尾目(青蛙,包含蟾蜍,共4,750個種)以及蚓螈目(外型如鰻魚般的蚓螈,共176個種),全部總計5,399個種。事實上,最近幾年新發現的物種數量正急遽增加,主要有幾個原因:過去未開發地區的探勘、利用非型態學(例如:分子及行為學)的特徵來辨識物種以及由於環境的改變,必須在這些物種消失之前加緊腳步進行研究。    “amphibian”這個字是由古希臘文字“amphibios”而來,意思是「有兩種生活方式的生物體」,具體來說,就是交替生活在陸地上及水中的生物。像這樣的兩種生活方式對兩生綱來說是一種定則,但還是有例外存在,有些物種是永久水生而有些則是完全陸生。兩生類全部都是外溫動物,會利用環境的溫度來調節體溫。    由於沒有像羽毛一樣能用來界定出鳥類的構造,所以我們必須依靠數種特徵的組合來辨識兩生類。更進一步解釋,是指現今的物種型態已和遠古的化石有顯著的分歧,而化石的型態當中,某些關鍵特徵則是完全沒有資料可循。事實上,現在所定義的兩生綱並不包含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但為了要了解兩生類的起源,我們還是要將最初四隻腳的脊椎動物(四足動物)考慮進去。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分布模式
中文名:保育和環境
中文名:移動方式
中文名:社會行為與溝通
中文名:正視兩生類的威脅
中文名: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