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玉緣棘角海星

學名:Calliaster childreni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dbca65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Asteroidea
中文綱名:海星綱
拉丁目名:Valvatida
中文目名:瓣棘海星目
拉丁科名:Goniasteridae
中文科名:角海星科
拉丁屬名:Calliaster
拉丁種小名:childreni
描述:
種命名者:Gray
簡介:"玉緣棘角海星Calliaster childreni屬於角海星科Goniasteridae,5腕,腕的橫切面呈長方形,端板明顯膨大且翹起。輻長(R值)可達6公分,輻長(R)/間輻長(r) = 6公分/2.2公分。上緣板及下緣板明顯且對稱,上有2~3個大型短棘,容易脫落,各板之間圍有許多顆粒體。背板平滑,但體盤中央的背板有豎棘,輻部中線(龍骨板)亦有數個豎棘排成一列。每一腹板各有一個短鈍棘,但容易脫落。背、腹板四周均被密顆粒體包圍。篩板一個,略呈圓形,裸露且凸起,上有許多細溝紋。肛門位於體盤中央,被許多顆粒體包圍,不易發現。圍步帶板上有6~8個溝棘,溝棘後方有2個大直立棘,排成一列,和步帶溝垂直,這些大型棘容易脫落,圍步帶板周圍圍有一圈顆粒體。步帶溝狹小,被溝棘遮住。口板不凸起,上面各有2個大直立棘,周圍圍有一圈顆粒體。口棘排成一列,呈V字形,每側約有8個,前1個較大且長,但均擠在口的中心,遮住口部。管足兩列。生活時顏色美麗,呈棕褐色,間輻部各有一深褐色斑塊,腹部顏色較淡。 分布於日本南部、中國南部及澳洲西部。模式標本採於日本。臺灣地區的台南縣馬沙溝、宜蘭縣大溪及屏東縣東港附近海域有採集記錄,稀有,採於近岸的大陸棚,水深約200公尺的泥底。"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大型(10cm~)
外部輪廓:星芒狀( Star like)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40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Gray, J. E. 1840. A synopsis of the genera and species of the class Hypostoma (Asterias Linn.). Ann. Mag. nat. Hist. 6: 175-184; 275-290.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台南縣馬沙溝附近海域
分布深度:100~400m 淺海區 IV
棲所環境:沙底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光滑花海星
中文名:窄花海星
中文名:中腕角海星
中文名:鼠李角海星
中文名:豎棘奇海星
中文名:光滑花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