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花刺參

學名:Stichopus variegatus

拉丁同物異名:Stichopus variegates hermanni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42d83a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Holothuroidea
中文綱名:海參綱
拉丁目名:Aspidochirotid
中文目名:楯手目
拉丁科名:Stichopodidae
中文科名:刺參科
拉丁屬名:Stichopus
中文屬名:刺參屬
拉丁種小名:variegatus
描述:
種命名者:Semper
簡介:"花刺參Stichopus variegates屬於刺參科Stichopodidae,動物體較為堅硬,其橫切面略呈方形,體長約20公分,最長可達50公分,體寬約6~8公分,平均重量約1公斤,最高可達2.5公斤。體色複雜,一般小個體顏色為淡黃色,背上具橘紅色斑點;大個體為暗紅褐色或土黃色,且具棕色疣足。觸手楯狀,有20隻。管足集中於腹面,呈3縱帶,中央有一個較寬的縱帶。口略偏於腹面。背上疣足呈2縱列;腹部兩側亦各有一縱列疣足。骨針有二分叉花紋體,C字形體及桌形體。桌形體分成兩類,一類其底盤較簡單,中央有一個大孔,由塔頂向下看,此大孔被4立柱分成4個中型孔,而周圍的小孔就夾在兩中型孔之間,小孔的數目一般為2~4個,而且此桌形體塔頂呈方形,上有許多小齒,中央具一小孔。另一種桌形體底盤周圍有8~12個小孔,其塔頂多而密擠,排成一個較大的方形,中央也有一稍大孔。桌形體底盤徑約50~80μ。 C字形體和糙刺參的相似,長度約60~100μ。二分叉花紋體和糙刺參的較為相似,長度約30~50μ。管足及疣足內支持的杆狀體中間膨大且具有許多穿孔。觸手內的骨針為彎曲的杆狀體。動物為夜行性,白天躲在岩石之下。多生活在珊瑚礁區的潮間帶大型潮池中,或低潮線以下至水深5米以內水流平緩的小海灣中,海水平靜、海草多的沙底。為珊瑚礁種類,攝食多在夜晚進行,具前人報告,紅海地區的族群產卵季節在六月下旬。為重要的食用海參之一。 分佈上為印度─西太平洋常見種。例如:西印度群島、馬斯開里恩群島、東非及馬達加斯加、紅海、波斯灣、馬爾地夫地區、錫蘭地區、孟加拉灣、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本種在台灣地區的分布,則是在臺灣南端的萬里桐、香蕉灣、跳石均採獲,但數量稀少。"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大型(10cm~)
外部輪廓:臘腸或蠕蟲狀(Sausage like or worm like)
骨骼排列:骨針狀(Spicules or Ossicle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68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Semper, C. (1868). Holothurien. Reisen im Archipel der Philippinen. 2. Wissenschaftliche Resulate. Weisbaden 288 pp. 40 pls [73].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萬里桐
世界地理分布:西印度群島
分布深度:0~1m 潮間帶及潮池
分布海拔高度:0~ -5m
棲所環境:珊瑚礁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糙刺參
中文名:巨梅花參
中文名:梅花參
中文名:糙刺參
中文名:巨梅花參
中文名:梅花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