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珍貴叢棘海星

學名:Dipsacaster pretiosu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21f2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Asteroidea
中文綱名:海星綱
拉丁目名:Paxillosida
中文目名:柱體海星目
拉丁科名:Astropectinidae
中文科名:槭海星科
拉丁屬名:Dipsacaster
中文屬名:叢棘海星屬
拉丁種小名:pretiosus
描述:
種命名者:Doderlein
簡介:"珍貴叢棘海星Dipsacaster pretiosus又名美麗雙沙海星,分布於水深60-200公尺深的泥沙底質區。外形呈星形,5腕,腕部比其他槭海星略短。腕的橫切面呈長方形。身體較厚實,口面及反口面均很平坦。腕結實,除腕尖端外,其他部份不易折斷。兩腕之間的夾角略大於90度。腕末端的端板明顯。腕長R值可達4.5公分。R/r = 4.5公分/1.5公分。背板呈小柱體狀,小柱體中央有4~9個介於顆粒體與短鈍棘之間的小鈍棘,但很容易脫落,圍在周圍的小鈍棘較細小,數目介於10~0之間。背板的小柱體可延伸到腕的末端。腹板集中在間輻區,排成數列,緊鄰圍步帶板的一列腹板延伸到腕的中部。腹板也是呈小柱體狀,上面有十多個小棘,也很容易剝落。間步帶區的腹板約30~40個。肛門位於體盤中央,周圍的小柱體比腕基部的小很多。篩板沒有外現,被幾個較大型的小柱體覆蓋,剝除小柱體後,篩板上有許多細溝紋。上緣板18~20個,上面覆滿顆粒體,但頗容易脫落,沒有大棘。下緣板比上緣板略大,上面覆滿介於顆粒體與小棘之間之鱗狀棘,這些鱗狀棘都平臥在下緣板上,少數鱗狀棘較長,下緣板周圍的鱗狀棘較細小。腕部的圍步帶板緊臨下緣板,體盤區的圍步帶板略呈菱形,腕中部以下的略呈五角形。步帶溝適度寬。溝棘排成數列,第1列溝棘有6~8枚,較大,中間兩個較長,後面2~3列溝棘大多2~4枚一組,較短小,有時為溝棘。以底棲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分布於浙江沿岸,海南島曾採獲一隻標本;日本本州中南部、四國。台灣則分布於南方澳、宜蘭大溪及頭城海域,以及雲林縣泊仔寮均有記錄。"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型(5cm~10cm)
外部輪廓:星芒狀( Star like)
對稱性:輻射對稱(Radial symmetrical)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骨骼排列:覆瓦狀(Roof tiles like)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02
範圍:
分布深度:20~50m淺海區 II
棲所環境:泥質底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華普槭海星
中文名:華普槭海星
中文名:華普槭海星
中文名:華普槭海星
中文名:華普槭海星
中文名:華普槭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