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刺冠海膽

中文別名:魔鬼海膽

學名:Diadema setosum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226f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Echinoidea
中文綱名:海膽綱
拉丁亞綱名:Euechinoidea
拉丁目名:Diadematoida
中文目名:冠海膽目
拉丁亞目名:Diadematacea
中文亞目名:冠海膽亞目
拉丁科名:Diadematidae
中文科名:冠海膽科
拉丁屬名:Diadema
拉丁種小名:setosum
描述:
種命名者:(Leske
簡介:"刺冠海膽Diadema setosum,屬於冠海膽科Diadematidae,俗稱魔鬼海膽,分布於水深0~30公尺的礁岩區,以及珊瑚礁區的潮池或低潮線附近亞潮帶的岩石下。此種海膽具有特殊的肛乳突,肛門就開口在金黃色亮圈的中央,利用這樣的構造,牠們可以將排泄物排放得高一點、遠一點,以免被自己細長的棘刺給卡住。身上反口面有5個輻射對稱白色或藍色的醒目斑點。體殼直徑可達10公分以上,牠們的大棘細長而尖銳,一般為黑褐色,長度可達15~20公分左右,加上海水在視覺上的放大作用,因此常有人宣稱看到比籃球還大的魔鬼海膽。由於棘刺尖細且有毒,而且每一枚刺皆由無數的小箭頭所組成,因此對人的殺傷力極大。本種的主要食物是海底的大型藻類,如石蓴、紫菜等。白天大多藏在岩穴中,晚上才會外出攝食,以銳利的牙齒刮食海藻。本種在台灣南部的生殖季節約在七月左右,有成群出現的情形。 刺冠海膽廣泛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台灣各地及離島淺海珊瑚礁岩區都可發現其蹤影。 "
食性:植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型(5cm~10cm)
外部輪廓:球狀(Globularity)
對稱性:輻射對稱(Radial symmetrical)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骨骼排列:殼狀(Test like)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778)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台灣各地及離島珊瑚礁區
世界地理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海域
分布深度:0~1m 潮間帶及潮池
棲所環境:礁石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粒毛冠海膽
中文名:沙氏冠海膽
中文名:環刺棘海膽
中文名:輻星肛海膽
中文名:冠刺棘海膽
中文名:粒毛冠海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