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斑蘑海膽

學名:Pseudoboletia maculata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2251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Echinoidea
中文綱名:海膽綱
拉丁目名:Echinoida
中文目名:海膽目
拉丁亞目名:Echinacea
拉丁科名:Toxopneustidae
中文科名:毒棘海膽科
拉丁屬名:Pseudoboletia
中文屬名:蘑海膽屬
拉丁種小名:maculata
描述:
種命名者:Michelin
簡介:"斑蘑海膽Pseudoboletia maculata,屬於毒棘海膽科,又名斑蘑海膽或斑點毒棘海膽(同種異名)。分布於0~100公尺水深的礁岩及沙底地形交接處海域,體殼的直徑約6~7公分,棘的長度約1.5公分,管足白色透明且十分細長。步帶板是多孔的,有4對管足孔對排列形成1個弧狀。有孔帶大約只有無孔帶的1/3。反口面的棘愈至頂端棘愈小且愈短;口面的棘則稍微長一些,末端較寬。頂系的骨板有多變異的疣,其中有1或2個疣會明顯的較大,在骨板邊緣的疣可能會輕微的凹陷,中疣大且大多數大小與大疣相當。隨著身體部位不同,棘刺顏色也會不相同,有的會呈現綠、白、褐、黑褐色的塊狀,全身可見不同顏色的斑點。有些棘是深褐色並帶有一處明顯較淡的顏色,其他棘是黃綠色並帶有一處明顯的淺褐色,或是白色帶有一處桃紅色。少數例子中,所有的棘都是白色的,並帶有淡桃紅色的痕跡。裸露的體殼呈灰色到白色皆有,通常在反口面的步帶及間步帶之間會有2或3個深灰色斑點;有孔部有時會有黃綠色的斑點,也可能是桃紅色。 斑蘑海膽分布在日本相模灣以南、錫蘭、東印度、澳洲北部和中國海域,在台灣則是在墾丁、野柳海域及澎湖內海偶而可見。 "
食性:植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型(5cm~10cm)
外部輪廓:球狀(Globularity)
對稱性:輻射對稱(Radial symmetrical)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骨骼排列:殼狀(Test like)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62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台灣各地
世界地理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海域
分布深度:0~1m 潮間帶及潮池
棲所環境:珊瑚礁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喇叭毒棘海膽
中文名:白棘三列海膽
中文名:喇叭毒棘海膽
中文名:白棘三列海膽
中文名:白棘三列海膽
中文名:喇叭毒棘海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