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紅嘴黑鵯

英文名:Black Bulbul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0f0c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腳趾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鳥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ABRATA
拉丁綱名:AVES
中文綱名:鳥綱
拉丁亞綱名:NEORNITHES
中文亞綱名:今鳥亞綱
拉丁目名:PASSERIFORMES
中文目名:雀形目
拉丁科名:PYCNONOTIDAE
中文科名:鵯科
拉丁屬名:Hypsipetes
拉丁種小名:leucocephalus
描述:
簡介:"簡介: 紅嘴黑鵯棲於海拔200~1200公尺間之熱帶森林,平常為三、五成群在樹梢上活動,冬季則聚集成群於狹谷林中喧鬧。以啄食植物的漿果,果實和昆蟲為生。在臺灣的繁殖期為4~6月,每窩產2~3枚蛋,蛋為淡粉紅色,有褐紫色斑。  "
性別差異:無明顯差異
鳥蹼:無蹼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鳥獸學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台灣特有
棲所環境:針闊葉林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白環鸚嘴鵯
中文名:白頭翁
中文名:烏頭翁
中文名:棕耳鵯
中文名:白頭翁
中文名:棕耳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