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漁舟蜑螺

中文別名:畚箕螺

英文名:Ox-palate Nerite

學名:Nerita albicilla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4b1b1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軟體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Mollusca
中文門名:軟體動物門
拉丁綱名:Gastropoda
中文綱名:腹足綱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亞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亞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科名:Neritidae
中文科名:蜑螺科
拉丁屬名:Nerita
拉丁種小名:albicilla
描述:
種命名者:Linnaeus
簡介:"漁舟蜑螺Nerita albicilla 漁舟蜑螺 Nerita albicilla 為台灣海產蜑螺類中,最常見且數量最多的種類,中文俗稱「畚箕螺」、「錦蜒螺」。殼形呈半球形,殼徑約1~3公分,螺塔較低平,殼表螺肋不明顯且螺肋間距窄,具有黑、白、灰色斑,以及紅色橫帶分布,色彩變異多樣。殼口為半圓形。殼口面呈白色至淡檸檬黃的白色,貝殼質地光滑,但殼口內唇具有許多顆粒突起,外唇具有細齒,具灰色口蓋,為石灰質。棲息於岩礁質底海岸的潮間帶,常為群聚,以微小藻類為食,喜夜間活動。本物種於夏秋季時,常於石礫上產下橢圓形或圓形的卵囊,卵囊為白色或淡黃色,直徑約0.2公分,經數週後孵化。本物種常以鹽漬處理食用。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沿岸。臺灣地區有採集紀錄的地點,為基隆市,台北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淡水、跳石、石門鄉、野柳、龜吼、白沙灣海岸、貢寮鄉蚊子坑、鼻頭角; ,龜山島; 宜蘭縣大溪、石城、蘇澳; 花蓮石梯坪及沿岸,屏東縣南灣,台南縣,澎湖東部、北部海域及大倉島,蘭嶼,綠島,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 東沙島; 南沙太平島、南沙群島、小金門等地。"
食性:植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軟體動物學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恆春半島
世界地理分布:日本以南至熱帶印度-西太平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齒紋蜑螺
中文名:白肋蜑螺
中文名:黑玉蜑螺
中文名:大圓蜑螺
中文名:浮雕蜑螺
中文名:虛線蜑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