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臭椿瘤蛾

學名:Eligma narcissu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2f745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Lepioptera
中文目名:鱗翅目
拉丁總科名:Noctuoidea
中文總科名:夜蛾總科
拉丁科名:Nolidae
中文科名:瘤蛾科
拉丁屬名:Eligma
描述:
種命名者:Cramer
簡介:"動物昆蟲蛾瘤蛾科 臭椿瘤蛾Eligma narcissus (Cramer, 1775) 臭椿瘤蛾 Eligma narcissus (Cramer, 1775) Eligma narcissus (Cramer, 1775) 臭椿瘤蛾,又被稱為臭椿皮蛾、水仙瘤蛾或旋瘤蛾。 頭胸部為灰色,腹部鮮黃色,每一節的背面及兩側有黑色圓斑,前翅狹長,中央有1條白色線條自翅基延伸到翅頂,靠前緣部分為橄欖綠,外緣至後緣則為灰色,在外緣與中央各有1條黑色波浪紋,翅基有黑點,後翅基部2/3鮮黃色,外緣1/3為黑色帶有藍色金屬光澤。本島內無近似種。 本種目前已知棲息於局部低中海拔山區,除台灣外,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印尼及菲律賓(民答那峨)等地尚有其他亞種分布。幼蟲取食苦木科(Simarubaceae)的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var. anakai) 。成蟲夜間活動,具有趨光性。終齡幼蟲頭部黃色,背面有2個黑色大圓斑,;胸腹部亦為黃色,各節中央有黑帶,體側長有白色細長毛。老熟幼蟲化蛹時會咬樹皮,並將碎片黏於繭外,通常於近樹幹處化蛹,繭外型修長而扁平。"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型﹝5cm~10c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鱗翅﹝Scale-wing﹞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775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學名:Eligma narcissu...
學名:尚未鑑定
學名:尚未鑑定
學名:尚未鑑定
學名:尚未鑑定
學名:尚未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