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瘤野螟

中文別名:水稻縱捲葉蟲

學名: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1854)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d9f96c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Lepidoptera
中文目名:鱗翅目
拉丁總科名:Pyraloidea
拉丁科名:Crambidae
中文科名:草螟科
拉丁亞科名:Pyraustinae
中文亞科名:野螟亞科
拉丁屬名:Cnaphalocrocis
拉丁種小名:medinalis
描述:
種命名者:Guenée
簡介:"動物昆蟲鱗翅目蛾草螟螟蛾瘤野螟水稻縱捲葉蟲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1854) 瘤野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1854) 瘤野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1854) 亦稱水稻縱捲葉蟲。成蟲觸角絲狀,體翅為淺土黃色,腹部有白色環紋。前翅前緣褐色,外緣有褐色粗帶,緣毛白色;中央有褐色細橫紋3條,中間的橫紋較短。雄蟲於前翅前緣中央有深褐色且突出的部分。後翅外緣亦有褐色粗帶,中央有一褐色橫紋,近翅基有一褐色斑點。 本種幼蟲取食水稻 (Oryza sativa)、玉米 (Zea mays) 與甘蔗 (Saccharum sinensis) 等作物及多種禾本科 (Poaceae) 野草。成蟲將卵產於寄主植物葉片上,幼蟲孵化後開始啃食葉肉,自二齡蟲開始會吐絲將葉片縱捲成蟲巢,並在其中繼續啃食葉肉,僅留下葉下表皮,老熟幼蟲化蛹於蟲巢或葉鞘中。成蟲夜行性,日間棲息於草叢中,具明顯趨光性。本種與褐飛蝨 (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飛蝨 (Sogatella furcofera) 均為長距離遷移性害蟲,能利用高空氣流進行遷移。在台灣一年可繁衍7-9世代,成蟲全年可見,尤以10月數量最多。 本種在台灣的桃園、台中、南投、雲林、嘉義、高雄、宜蘭、台東等地皆有採到的記錄。除台灣外,中國黑龍江以南、日本以西、澳洲以北、巴基斯坦以東及北非地區都有分布。"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口器特徵:曲管式﹝虹吸式﹞﹝Siphon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臺灣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瓜螟
中文名:華麗野螟
中文名:華麗野螟
中文名:瓜螟
中文種名:未鑑定Crambidae
中文種名:未鑑定Crambidae
中文種名:未鑑定Crambidae
中文種名:未鑑定Cramb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