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香蕉交脈蚜

英文名:Banana aphid

學名: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querel, 1859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3bce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亞綱名:Pterygota
中文亞綱名:有翅亞綱
拉丁目名:Hemiptera
中文目名:半翅目
拉丁總科名:Aphidoidea
中文總科名:蚜總科
拉丁科名:Aphididae
中文科名:常蚜科
拉丁亞科名:Aphidinae
中文亞科名:常蚜亞科
拉丁屬名:Pentalonia
中文屬名:交脈蚜屬
拉丁種小名:nigronervosa
描述:
種命名者:Coquerel, C.
簡介:" 香蕉交脈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其無翅胎生成蟲為黃褐色;吻長及後足基節間下;足之基節腿節先半有微刺列。有翅者觸角III、IV、V約有10、8、4個圓形副感覺器,排成一列,亙布各節;吻長及中足基節間;腹部平滑,腹節管後骨片及尾前節有微刺列。其寄主植物為芭蕉科之香蕉,薑科之月桃、蝴蝶花及天南星科之山芋、芋。分布於全省各地,但以山區較為普遍,每年春秋兩季發生量較多。其發生量除某些年份較多外,一般不大。一般以幼苗(即芽)為害,或以未展開之心葉、內葉鞘及假莖等地方為棲息與取食部位,如在乾旱季節,受害植物有時會引起枯萎現象,受害部發生煤病或有銹斑出現,其重要性在於傳播其他病原,如香蕉萎縮病。在此以許洞慶(1980)及陶家駒(1990)所發表之文獻內容為主。 "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微型﹝0~5mm﹞
口器特徵:刺吸式﹝Piercing-Sucking﹞
變態 Metamorphosis:漸進變態﹝Gradual metamorphosi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59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Note sur quelques insects de Madagascar et de Bourbon.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稻麥蚜
中文名:竹粉蚜
中文名:麥二叉蚜
中文名:楤木雙尾蚜
中文名:長毛角蚜
中文名:棉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