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0b55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考古知識單元
器物分類:陶器
器物類別:磚瓦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人類-考古
文化類型:清代漢人文化
描述:
簡介:笨港遺址崩溪缺地點 磚是崩溪缺一帶出土最多的遺物,數量極為龐大,本次調查中,盡量將探坑及地表較完整的磚塊收集起來,共計773件,但這只是當地磚塊標本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類型區分如下: 第一類磚(大磚),磚紅色,長約 32–35㎝,寬約 22–24㎝,厚約 4–6㎝,是出土數量最多的一類,共採集619件。這種磚的主要用途,應該是用來砌成「斗子牆」,就是將磚砌成斗形(如中空的箱子)之磚牆,中間填以土埆、卵石或碎磚,也有完全不填的「空斗牆」。在崩溪缺所有出土的第一類磚,表面幾乎都沒有黏合的三合土痕跡,偶然可以在磚的側面看見殘餘的黏合痕跡。 第二類磚(小磚),磚紅色,長約 23–27㎝,寬約 13–18㎝,厚約 3–5㎝,是出土數量次多的一類,共採集111件。 第三類磚(厚磚),磚紅色,長約 34.5㎝,寬約 26.5㎝,與第一類磚相似,但特別厚,厚度約 10–11㎝,表面多磨損,共採集8件。 第四類磚(井磚),磚紅色,長約 27–30㎝,寬約 15–16.5㎝,厚約 4–5㎝,是砌井專用的磚,呈圓弧形,每8塊可以拼湊成一個圓圈。除了P1探坑內出土的 24件外,另外又採得 21件,合計 45件。 第五類磚(方磚),磚紅色,特點是長寬接近,都約 30.5㎝,(合清制1尺)厚約 2.5–3㎝,共採集 5件 第六類磚(帶孔磚),磚紅色,日據時代築河堤的磚,以鐵索貫穿磚上兩孔以保牢固,北港溪畔至今仍然極多。長約 23㎝,寬約11㎝,厚約 5.5㎝,共採集 3件。 第七類磚(耐火磚),灰白色,上有戳章,印「大日本」等字樣,可能有特殊用途。長約 23㎝,寬約 11㎝,厚約 6㎝,共採集 2件。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考古學
格式:
質地:陶
範圍:
採集地點:雲林縣北港鎮與嘉義縣新港鄉交界
年代:歷史時代
遺址名稱:古笨港遺址崩溪缺地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