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考古
考古地區
台灣地區
清代漢人文化
板頭村遺址
瓷器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人類學組
第一期計畫
人類學典藏數位化計畫:台灣中部考古學蒐藏之數位化子計畫
知識單元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0cd5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考古知識單元
器物分類:瓷器
器物類別:青花瓷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人類-考古
文化類型:清代漢人文化
描述:
簡介:青花 板頭村遺址出土之瓷器,可依胎色、釉料、畫工、款識等等,區別為「景德鎮」或「德化窯」兩大宗,與少部分的其他窯場瓷器。其中以青花瓷器數量最多,大部分釉色白中微泛青色,少數泛灰色。 青花瓷是釉下青花瓷的簡稱,「釉下」和「青花」是構成的兩大要素。 青花是一種釉下彩,以氧化鈷的釉彩在胎上繪畫紋飾,外罩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溫度下一次燒成;紋飾呈深淺不等的藍色。青花瓷的「底釉」按其色澤分為無色(白釉青花)和有色兩種(色釉青花)。 熊寥(1994)指出康、雍時期的景德鎮陶藝家,完全掌握了青花鈷料的發色技術。把萌發於明代中期之青花「分水技法」(在鉤好的輪廓線內,用含水量為82-96﹪的青料填色,叫做「分水」,又稱「混水」。分水時,以筆吸滿料水,依照所畫輪廓線進行填色。色分深淺,料水也有濃淡。青花料水可分五種【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七種或九種不同深淺的色階,猶如國畫「墨分五色」那樣繪畫青花),進一步完善化,從而既掌握了料性,又掌握了水性。 鄧白(1994)則細究清朝青花瓷之演變,其中康熙朝青花料色濃艷,畫工精緻,採用分水法,層次豐富,濃淡分明,有其一定的特色。但分工太細「畫者學畫不學染;染者學染不學畫」,成為工匠式的流水作業,帶有很大侷限性,遠不如明代青花渾厚華滋,生動活潑。至雍、乾時,青花產品更不如康窯了。李正中、朱裕平(1993)進一步道出乾隆晚年起,社會經濟已開始走下坡,所以從嘉慶以後各朝的瓷器是一代不如一代,至咸豐五年,咸豐官窯已處於停燒階段。其中瓷器業雖仍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六朝,但隨著中國社會日益衰退,製瓷業也隨之萎縮。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考古學
格式:
質地:青花瓷
範圍:
採集地點:嘉義縣新港鄉
年代:歷史時代
遺址名稱:板頭村遺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年代不詳)。[]。《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86/98.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86/98.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青花瓷器
白釉青花
透明釉
德化窯
釉下彩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