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0e32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考古知識單元
器物分類:田野照
器物類別:田野照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人類-考古
文化類型:營埔文化
描述:
簡介:田野照 營埔遺址位於台中縣大肚鄉營埔村,大肚溪(烏溪)北岸的河階上,範圍東至營埔巷一線,西至渡船頭聚落附近,南至大肚溪河堤,北至縱貫線鐵路一帶。遺址的分布範圍相當廣大,南北長約1000m,東西寬約 500m,面積約 450,000㎡。當地的地勢大致平坦,高程約在海拔 23–25m之間,略呈北高南低。 營埔文化雖然分布範圍廣大,遺址眾多,在台灣史前文化史上的地位重要,但作為營埔文化的命名遺址—營埔遺址,早期的幾次發掘都只發表了簡報,對於遺址的內涵,描述得較為簡略。在1964年之後,考古學者未再發掘營埔遺址,只進行多次地表調查與採集工作, 1972到1974年間,由張光直主持的「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計畫」,雖然以營埔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之一,卻沒有再發掘營埔遺址。 1992年至1999年之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曾多次前往營埔遺址進行地表調查,亦曾經委託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的陳浩維教授,進行小規模的透地雷達探測。但因為當地大部分是水稻田,而且農民習慣以大型機具整地及構築梯田,所以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地點進行考古發掘。 1999年8月,在渡船頭聚落附近進行地表調查時,發現在廣明編織廠前的果園中,除了因為種樹而挖掘了一些坑洞之外,大致上未經破壞;由挖出來的泥土中,及坑洞的斷面上,可看見許多陶片與石片等史前遺物。判斷,當地的文化層保存情形較好,史前遺物豐富,而且是營埔遺址上少數未闢為水田的土地,很適合進行發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的考古隊,於1999年8月23日至10月18日發掘營埔遺址,期間曾因921大地震而停工2週,總計30個工作天,挖掘了 8個 2m×2m的探坑,加上拓坑,面積合計約 38㎡。發掘規模雖然不大,但出土的遺物卻很豐富。﹝何傳坤、劉克竑 2006﹞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考古學
格式:
質地:田野照
範圍:
採集地點:台中市大肚區
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遺址名稱:營埔遺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文件名稱:陶片標本出土-2
文件名稱:陶片標本出土-2
文件名稱:603YPp202 第二號...
文件名稱:603YPp202 第二號...
文件名稱:陶片標本出土-4
文件名稱:陶片標本出土-4
文件名稱:遺址發掘現場繪圖
文件名稱:遺址發掘現場繪圖
文件名稱:622YPp806 第八號...
文件名稱:622YPp806 第八號...
文件名稱:陶片標本出土-7
文件名稱:陶片標本出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