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孔子學說振興民族文化

提倡孔子學說振興民族文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1-02-08-000-001-0003
資料類型:
型式:文字
檔案層級:件
著作者:
李炳南
主題與關鍵字:
其他類
描述:
民國四十年投教育部半月刊今天又是八月二十七日了,循例來紀念孔子。但是在今日萬方多難的局面之下,紀念孔子,其感想自與往昔大不相同。孔子的學行是有統系的,表現是有成績的,思想是一貫的;在自修方面,是「好學不厭」;在教他方面,是「誨人不倦」;在國家方面,是「尊王(就是尊重中央,不過時代政治不同,故言語不同)攘夷」。所本以仁德為主體,推行以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為時用。根據以上的說法來看孔子,知道孔子是一人生哲學家,又是一大教育家,更是一大政治家。人格是值得尊崇的,學說是值得遵行的。在昔國家承平時候紀念孔子,那好比是開孔子學術成績慶祝會,心中是無限歡欣的;在今日的國家,受到外族的侵畧,內匪的擾亂,乾坤正氣日漸銷亡,魑魅學說人多迷惑,這時來紀念孔子,好像是給孔子開了一箇追悼會〔口*罷〕!以我看來,倒不必這樣悲觀,我以為世間真理,終究不會磨滅,邪說暴行一時的變態。話雖如此說,還希望邦人君子,對於孔子學術加以研討,大家作一番提倡纔是。為什麼要研討孔子學術,要提倡孔子學術?孔子學術,並非他事,乃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結晶。中國有史以來,記載的文化推衍,政經改進,當然上及堯舜,下及湯武。堯舜是極瑞為人民服務的,且先樹立領袖民選之風;湯武是主張為救人民而革命的。這不過是表面的一箇輪廓,而內容的骨幹,總離不開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些美德。所以那時的人民是自由的、是快樂的,是生活豐足的,是互相親愛而團結的。到了周末,漸漸的壞下來,孔子又把堯舜湯武等歷代的傳統文化,歸納起來,整理了一番,使他有統系、有次序;而席不暇煖,食不求飽的倡導。此後人民的思想,纔漸漸循了軌道;整箇民族,纔育結了一箇靈魂。從此,中華民族就發生了大力量,在世界上屹(立)了數千年。至今,雖經外來的學說侵襲破壞,仍舊有種潛勢力,在在的維持他的團結。這就是內地的同胞,現在雖然被外族暴力種種壓迫,邪說種種蠱惑,我想他們心理中絕對不相融洽。不過喘不過氣來,暫時無法抵抗,一旦時機來臨,當然他還是發展他的固有思想。這就叫精神不死。民族是箇軀殼,文化是箇靈魂。中華民族文化,就是先秦諸聖羣哲的遺物,不過當時太散漫,經孔子一整理,把精華都提鍊出而積聚起來,作了民族的靈魂,這是孔子的大功績。所以古今有眼光的人,都贊孔子為集大成的至聖。這樣看來,孔子學說,就是民族靈魂;民族靈魂,就是孔子學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是聰明睿智之人,他在民族主義裏,極力提倡中國固有道德,這是何等見識!可惜一班(般)人疏忽的聽過去,反說孔子學說不合潮流,甘受外來的學說侵畧,自殺民族靈魂,以致今日人心思想迷亂不正,終使外寇內匪有隙可乘,勾結起來造成目前的人間地獄。我今天希望大家提倡孔子學說,實非專為尊崇孔子,乃是希望振興固有文化,復蘇民族靈魂。今日的局面,大家只曉得軍事第一,這層固不可否認,然須各方必要的條件都配備起來,方能成功。在這全國各界總動員的推進中,復蘇民族靈魂,振興民族文化,我看這也是惟一的條件。只要思想統一,精神統一,縱然其他少有參差,勝利終屬於我。所以,民族文化,萬不能輕視的。中國在晉末、唐末、宋末、明末,何嘗不是一度受了外族的侵入?然民族文化卻未經外族破壞。實際上侵入的外族,反受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統治,所以經過一箇相當時期,外族卻伏首帖(貼)耳的歸化了我國。就是清代洪楊之役,文化所以成功的緣因,就是以洪楊提倡的外國宗教。這一次的戰爭,是為保護中國固有的先聖先賢文教而戰,決不是單為清廷,這口號一出,全國的人心就都團結起來。清朝得以中興,可以說是文化的戰勝,精神的戰勝。近代的帝國主義,侵略國家,比前人聰明多了。每在行其侵略之前,必先設法破壞你的文化,先使你靈魂死去,再給你注射一些邪說麻醉劑,使你人心一盤散沙,到這時還不是順水推舟一舉成功嗎?而在敵方如此辦法,這是他的政策,聰明的民族,當然起而抵抗,不能接受。若是自已先盲知盲從的也贊成破壞自已的固有文化,那就不智了。若說到物質進步,我國落伍不能否認;若說到文教方面,可以說是研究的最澈底、最準確、最純正、最圓融,實非世界各種學術所能夢見。中山先生,實是近代傑出之人,他的話都是從深刻研究中來的,從經驗中來的,我們必須信從他,方能救國。他注重固有文化,是保存民族惟一條件,這是一針見血之論。今日紀念孔子,要提倡孔子學說,方不為空紀念,方有實益。孔子學說非是一家私言,乃是我國民族靈魂,是要必須喚起,並且要木鐸普振,把受了邪說麻醉的國人都要喚醒。果能大家提倡,在文化上、習慣上、思想上,必能得到輕而易舉的億兆同心;在一即一切中,必能得到好的現象,自不必說。就是在軍事上,也是能收到見義勇為殺敵致果(勝)的效用。要知文化的力量,決不可輕忽,所以紀念孔子,還須要提倡孔子學說為是。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台中蓮社宗教文物資料-李炳南教化作品及生活記錄
日期:
創作日期:1951/8/27
格式:
數量:1卷
關聯:
全宗:李炳南居士個人檔案全宗。系列:手稿。副系列:其他著作。副副系列:000。案卷:為奉祀官代筆稿。
管理權:
使用限制:不得作為商業使用,提供公開瀏覽、查詢、下載,但不得改變、轉變或改作其著作。
典藏單位:臺中市佛教蓮社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