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日治時代台灣小公學校美術教科書
影像資料庫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日治時代台灣小公學校美術教科書數位典藏收集計畫(第二年)
臺灣風俗一斑﹝其二﹞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F01-00-138
著作者:
角色:編者
名稱:月出皓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攝影寫真:none
主題:平面出版品插畫:海報
關鍵字: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館、風俗
媒材技法:其他—攝影
描述:
內容描述:閩族婦人ノ結髮﹙閩族女子髮式﹚:鉸剪眉,未出嫁女性之瀏海;埒倒眉,已出嫁者將前髮以四五分黏固在額際;破鬢梳,已出嫁者多半梳此髮型。將前髮中分梳於兩旁;埒總頭,將所有頭髮往後梳。 粵族婦人ノ結髮﹙粵族女子髮式﹚:稱為銀髻鬃,類似日本的島田髻。 粵族婦人ノ頭布﹙粵族女子頭巾﹚:粵族女子多以長方形布塊包裹頭髮。 搖籃:讓嬰兒睡在裡面、安躺其中的籃子。母親可於縫綴衣物時,以腳推晃搖籃。 椅轎:特製竹椅,幼兒可坐在裡面。 破甘蔗﹙剖甘蔗、削甘蔗﹚?躂毬﹙蹴毬、踢毽子﹚:剖甘蔗為青年的遊戲,將甘蔗豎立,放手時立刻以刀直劈。踢毽子為兒童的遊戲,取銅板包在紙中,另一端加上羽毛,以腳的內側踢高玩耍。 城隍廟:此畫取自臺北城外大稻埕的實景。城隍廟原為民間的私廟,後改由官設,規模漸大。 出葬:畫中呈現葬禮的部分情景。棺槨為長櫃形。一般死者的棺木上覆紅布,富貴人家覆彩布。多由同姓氏者抬棺,抬棺者通常為四名或八名,甚或多達二、三十名。 塚埔:亦即在撿骨之前埋葬死者的墳墓,長圓中隆的形狀,也稱為墓龜。正前方中央立有石碑,上書死者諱號、立碑年月日、立碑者姓名等文字。 祖廟:臺灣因襲儒道思想,有祭拜祖先的習俗。殷戶大家多半會建蓋祖廟、祭祀祖先。同族死者之神主牌亦可入廟安奉。 拾骨﹙撿骨﹚:臺灣人死後經過一定的年月,由後代子孫擇選某年清明前後十日之間的某天開棺,拾出先人的遺骨,曬乾後置入甕中改葬。 石敢當:立於街市村莊中,尤其是路沖處的石碑,用以擋住煞氣。 求神:善男信女前往神廟佛寺祈求神諭、占卜吉凶。祭拜後擲筊抽神籤,再請專人解籤詩。 有應公﹙萬應公﹚:墳場中若有久未被祭祀而傾圮的舊墳,將之撿骨合葬於墳場一隅之萬應祠內,祠外懸掛「有求必應」的布片,因而得名。 鸞堂:以扶鸞為主要儀式以傳達神意的宗教組織。有段時期成為戒鴉片煙運動的重要力量。 問佛:傳達神佛的託宣儀式。乩童於神佛前請示,再由卓﹙桌﹚頭先生迻譯。 夯枷:源自中國的習俗,模仿犯人將刑具套在脖子上,向神佛懺悔。 道士:道教的修法之人,俗稱師公。頭戴道冠,身穿道衣。
出版者:
角色:印刷者
名稱:荒井泰治﹙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贊會右代表者﹚
角色:印刷所
名稱:活文堂
角色:發行者
名稱:荒井泰治﹙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贊會右代表者﹚
角色:其他
名稱:發賣所/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出張所
日期:
類型:印刷日期
日本年號紀年:明治36年8月25日
西元:1903-08-25
類型:發行日期
日本年號紀年:明治36年8月30日
西元:1903-08-30
來源:
來源名稱:臺灣館─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
來源卷期:
管理權:
著作權:保護期間已屆滿,為不受任何權利保護之公共財。
財產物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編者(印刷日期)。[臺灣風俗一斑﹝其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a/c3/3a.html(2013/03/14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a/c3/3a.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女子頭巾
協贊會
萬應公
有應公
臺北城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果物
葡萄唐草乾漆花瓶
八瀨風景
象嵌扇面額﹙鑲嵌扇簡﹚
俱知﹝三幅中央﹞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