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節目名稱:NSO音樂學苑:能有多麼「華格納」?:布魯克納第三號交響曲d小調

主要作品名稱:布魯克納 第三號交響曲 d小調

中文節目名稱:NSO音樂學苑:能有多麼「華格納」?:布魯克納第三號交響曲d小調主要作品名稱:布魯克納 第三號交響曲 d小調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號:PR000002483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文字
節目單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音樂
描述:
國內/國外節目:國內
演出地點:演奏廳
節目類型:一般節目
中文節目簡介:布魯克納的音樂 十一歲就開始嘗試作曲,前四十年創作的主要是教會音樂與合唱曲,幾乎不值一提。活到舒伯特與莫札特已經死了的年紀,他還在作習作與上課。但他很早就以傑出的管風琴即興演奏出名。很可能在管風琴即興中已然發展出獨特的作曲風各,四十出頭作的三首彌撒後,在交響曲創作中開花結果。管風琴的音樂與教堂的音響,也在交響曲中留下印記:如同管風琴演奏的音區,樂團常依音色與音域以一叢叢的「音塊」呈現,也常以休止符間隔。第二號交響曲當年被試奏的維也納愛樂戲稱為「休止符交響曲」,但樂團中一位年輕小提琴手 Nikisch 卻印象深刻,後來布魯克納對他解釋道:「當我準備要說某件重要的事情時,我必須先吸一口氣。」傳統的層面:尋常的主題音形 ( 本曲 I-1C ,III-IB ) 、簡單的主題變奏與發展方式 ( 增減值、反行 ) ,四或八小節一組的寫作,增值抵達結尾、減值/漸強抵達高潮等。前衛的層面:龐大的架構、非傳統的奏鳴曲式,半音階運動的和聲進行、敢於使用不和諧音、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複雜的調性關係等。Erwin Doenberg : 「布魯克納的音樂率直 ( elemental ) 但並不簡單 ( simple ) ,感受深刻 ( deeply-felt ) 但並不感傷 ( sentimental ) ,複雜 ( complex ) 而不精細 ( sophisticated ) ,發人深省 ( thought -inspiring ) 但並非智識性的 ( intellectual ) 。」 布魯克納的交響曲與其教會音樂最大的差異 by Dyreck Cooke 「彷彿 go beyond 宗教信仰,而表達宗教信仰所源起的、更為基礎更原始的層面---那是一種引發敬畏的感覺, naked wonder 、最基本人性中的恐懼與喜悅,面對生命本質那神祕的美麗與力量,以及宇宙的廣大謎團中所產生的。」「當然,布魯克納的意識裡是將此一感覺當作是對於無法瞭解的上帝的崇拜;但他的原始與缺乏 sophistication,非常適合成為那種更原始感覺的無意識的傳聲筒,而他因此也覺得必須以更為深遠的交響架構來論述--在前人的音樂作品中只有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與華格納的樂劇能夠比肩。」貝多芬後第一位勇敢地挑戰樂聖豎立的里程碑:建造紀念性公眾空間而非花園別墅布魯克納在其第三號交響曲首次嘗試這種 monumental 的風格。 布魯克納的精髓 by Robert Simpson 布魯克納音樂的精髓......是一種充滿耐心的追尋澄靜 ( a patient search for pacification ) .....傾向於一一移除那些干擾元素,彷彿發掘出最後一層靜思。典型的布魯克納式過程,並非累積張力至終曲爆發,而是正好相反:將人性的緊張逐漸澄靜化,在第八號交響曲的終曲得到平衡、指引與增強。這與浪漫樂派可謂南轅北轍:他們傾向於讓自己的緊張獲得解決而非平靜。你從不會覺得布魯克納的音樂被驅向某種涵蓋一切的情感高潮。所有布魯克納的終曲 ( 除了第五號以外 ) 都並非傳統的「累積」,而是形式的強化、閃耀著靜謐的光輝。當某個布魯克納的終曲不成功,不是因為它未能達成某種總結先前樂章的高潮,而是因為它在澄靜化的過程中變得危險地接近僵化......未能獲得平衡。在追尋這種表達中最突出的特質是耐心,而我認為這便是布魯克納的音樂的真正定義......想暸解、演奏布魯克納需要耐心,耐心也是他的音樂所表達的主要內容之一......對某些人而言這可能「太超過」了......但你若想要 get the most out of 布魯克納,你得要有很大的耐心。這不是說教也不是特殊請求,而是個實際的忠告,聽不聽由你。 從貝九繼承的四樂章基本風格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但有三個主題,每個主題幾乎都是主題「群」,含有分別發展的不同段落。相對於其他交響曲總是 xx 全魚,貝九與布魯克納是一魚 X 吃 ( 因為他們想烹調的是一條龐大的魚 ) 。 第一主題群:通常以著名的「布魯克納開始」:弱音顫音或頑固低音開傲,彷彿從太初中誕生,而且常真有 Urthema「基礎主題」的特徵,日後常拿其特徵演變。 第二主題群:布魯克納稱之為 Gesangsperiode「歌唱段落」,常是兩個或以上的旋律以簡單的對位編織而成。 第三主題:其份量往往難以用結語主題或小結尾主題來解釋,通常擁有充沛的節奏能量以與第一主題呼應或抗衡。大型奏鳴曲式,發展部與再現部各擁可觀的發展篇幅,以致於發展部逐漸退化。 與有方向的奏鳴曲式不同:一開始就已到達終點 ( 這基本上是中古而非浪漫時代的風格 ) 。像是繞著教堂以不同角度觀看,大部分是悠開的步調。 慢板樂章 雙重變奏曲式 ABABA。第一主題最後再現時都是由起伏的弦樂音形推向高潮主題的純粹度與寬廣度、非常慢的速度,對位架構累積成厚重紮實的音響。 詼諧曲:各自不同 終樂章奏鳴曲式,也是三個主題並非提供解決或指向一個新世界,而是更大規模地確立先前樂章所介紹的世界。由於他樂風的一致性以及「一開始就已到達終點」的風格概念,先前樂章主題在終樂章的再現顯得非常自然,而非作為「神來之筆」。 布魯克納迷宮 常見的布魯克納印象: 1 ) 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2 ) 信仰虔誠的音樂,聽了不必上教堂 ( 音響商語言 ) 。同一首交響曲寫了九次:布魯克納不像貝多芬、馬勒或華格納,在每部新作品都想、開關新的世界,而是每一部以更全面性的視野觀看同一個核心,這也是他與周遭浪漫樂派之間的顯著差異--在精神上反而較接近十八世紀的作曲家如海頓與莫札特。 死道友莫死貧道 1873年布魯克納去拜見華格納,並獲同意將第三號交響曲題獻給這位他所崇敬的大師。他回到維也納逢人就說,一點也沒料到對於維也納的保守音樂界而言,這等於從此為自己貼上華格納派的標籤。結果:布魯克納成為十九世紀末華格納派-布拉姆斯派論戰的最大受害者。這場論戰到後來只問藍綠、不問對錯,例如 1884年 Kalbeck的評論: ...... ( 布魯克納 ) 是活生生的最大音樂危機,一種音樂上的反基督。此人的強烈性格並未刻劃在臉上,因為那看起來最多是一個尋常的宮廷樂長,但是他的作為卻全是叛國、革命與謀殺。他的作品完全沒有藝術或理性......他的音樂有著天堂玫瑰的香氣,毒性卻像地獄硫磺。華格納派的沃爾夫 ( Hugo Wolf ) 也不遑多讓:......布魯克納的一聲鈸,也比布拉姆斯所有四首交響曲加上小夜曲更有價值。第三號交響曲在 1877年的首演,大概是後來傳世的交響曲中,發生過最慘烈的首演。 反對者的批評 以維也納為大本營的布拉姆斯派下,對布魯克納的每一首交響曲演出都大肆撻伐、不遺餘力,最常說布魯克納用「華格納」派的音響汙染了純粹交響曲音樂。 漢斯立克對第三號交響曲首演的評論:......其詩意從未為我們揭露--也許是想見到貝多芬的第九去跟華格納的女武神做朋友,結果發現身在她馬蹄下 -- 我們也無法抓住此音樂的連貫性。作曲家親自指揮並贏得掌聲,隨後那一撮堅持到最後的聽眾,為了已離開的其他聽眾,安慰著他。 布魯克納音樂與華格納的差異 沒有標題 ( 第三號終樂章的第二主題是個少見的例外,而那似乎造成影響 ) 。講究曲式,而當年批評者在沒有譜的狀況下難以首次聆聽就抓住如此龐大的架構,卻輕易地斷定「缺乏形式」。 習用管風琴般的塊狀音響,相對於華格納的大膽運用奇特樂器音色。 在繁複的對位樂段,布魯克納更似古人。音樂的方向性。 布魯克納自己的改寫 布拉姆斯派批評樂曲過於華格納風,但華格納派卻認為不夠華格納風才會演出失敗。 布魯克納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大眾接受,加上他平時和氣怯懦的性格,很容易被師友學生們說服、影響改寫方向。 結果:只有第五六七九號未經作曲家大幅改寫。 1873年首次完成的第三號,到 1889年都還改寫。什麼是他的決定版?莫衷一是。 印刷版本問題 除了作曲家本身的改寫,還有印刷版本的問題。布魯克納的交響曲要出版時,會交給他的熱心學生 Scha1k 兄弟與 Lowe 負責謄寫整理。學生改老師!?這些自願幫忙的年輕學生,出發點絕對是好的,但逐漸自作主張更動配器、刪節段落 ( 有時取得布魯克納同意,有時沒有取得,有時甚至直接違背布魯克納指示 ) 。以上造成布魯克納交響曲當年的首次印刷版,通常都與布魯克納的手稿 ( 依照遺願由國家圖書館保存供後世研究 ) 有出入, 1930年代以前都是使用這些遭過處理的譜演出。 還原原版,起度問題 1929年國際布魯克納協會成立於維也納,由 Haas主持整理原版手稿的工作,並於 1944年以前完成所有交響曲 ( 第三號除外 ) 的原稿出版。1930年代前後,對於應沿用首版演出還是還原手稿掀起論戰。最後1932年慕尼黑愛樂在同場音樂會中演出第九號交響曲當時沿用的舊版 ( 由 Löwe編輯 ) 以及 Haas新準備的原版,消除了所有疑慮:從此以後少有人再用首版 ( 舊版 ) 演出。 Haas 的編輯有時會擷取不同年代的版本重組,以便呈現他所認為的布魯克納原意 ( 最著名的例子是第八號交響曲 ) 。雖然也是未獲得早已仙逝的作曲家同意,但許多學者認為他的選擇有道理而且更接近布魯克納的精神。二次大戰後布魯克納協會重組, Haas的學生 Nowak成為新任主持人。根據不同的編輯理念,他重新將每首交響曲每個不同年代的版本整理出版。 第三號交響曲的版本周題 最複雜。演出的版本選擇,依據作曲家的手稿年代,主要有三版本:1873版 ( 1977由 Nowak 編輯首次出版 ) 70+min。1877版 ( 1878初版, 1950年 Oeser再版 ) 60+min。1889版 ( 1890 Scha1k 編輯, 1959年 Nowak 再版 ) 50+min。以上版本沒有一個令人完全滿意,第三號交響曲的音樂材料稍嫌疏鬆,因此唱片中1960-80年代許多指揮傾向選擇最新再版也是最短的1889版。但學者們很少認同 1889版,等到 1977年 Nowak 的 1873版出來後,認同 1877版與 1873版的大約各佔一半。本次NSO 演出選擇 1877版 ( 1981由Nowak再版 ) 。為何要研究訓詁版本學?從這些版本比較中,可以試圖挖掘作曲家的意圖與架構,信不信由你
演出日期:98/04/11
總場數:1
出版者: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格式:
一份
媒體類型:紙本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