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節目名稱:名家與NSO的對話:寄情

外文節目名稱:Affection

主要作品名稱:Masters 名家與NSO的對話:寄情

次要作品名稱:NSO Series:Affection

中文節目名稱:名家與NSO的對話:寄情外文節目名稱:Affection主要作品名稱:Masters 名家與NSO的對話:寄情次要作品名稱:NSO Series:Affection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號:PR000002414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文字
節目單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音樂
描述:
國內/國外節目:國內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節目類型:一般節目
中文節目簡介:德弗乍克:為小提琴與管絃樂的浪漫曲 撰文 / 鄭巧琪 捷克作曲家德弗乍克 ( Antonin Dvorak ) 的作品常以優美細膩的旋律以及使用波希米亞民間音樂著稱。在捷克,他與作曲家前輩斯梅塔納被視為民族英雄。 19世紀的捷克還屬於奧匈帝國,德奧的音樂文化對捷克作曲家的影響深遠。但他們的作品時常以捷克的神話傳說、鄉野景色、民間音樂旋律或節奏等為主題,用音樂向世人介紹捷克。 斯梅塔納有捷克音樂之父的美稱,而德弗乍克則是將捷克音樂發揚光大的人。和斯梅塔納一樣,德弗乍克不常在作品中直接引用民歌的旋律,而是將其音樂特質注入他自己的創作中。透過他的音樂,讓世人得以熟悉如波卡 ( Polka ) 、火烈 ( Furiant ) 、蘇塞茲卡 ( Sousedska ) 等波希米亞舞曲的形式,這些舞曲可以在他的《斯拉夫舞曲》中見到。德弗乍克最為國人熟知的作品應為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浪漫曲是一種為聲樂或器樂而作、沒有固定曲式的樂曲,多為抒情或如歌般風格。這首《為小提琴與管絃樂的浪漫曲》完成於 1877年,改寫自於 1873年完成的F小調絃樂四重奏,德弗乍克將原本的輪旋曲式改寫成奏鳴曲式。 金希文:為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雙協奏曲 撰文 / 金希文 這首雙協奏曲是受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委託,為小提琴家林昭亮與大提琴家范雅志所譜寫。作品完成於 2002年,不過一直等到 2006年才由 San Diego 交響樂團,在林望傑指揮下首演,同年度又由 Michael Stern 指揮 Kansas City 交響樂團演出、錄音,並由 Naxos 唱片公司於 2007年出版。 這首協奏曲有四個樂章,每一個樂章都有一個和音樂緊緊相扣的標題。作品的完整性比較著重在情感的連結,而不是理性的分析,這點讓我以音樂與詩之間的類比來解釋。 John Hollander 於 1973年針對文學評論家哈洛德?布魯 Harold Bloom 的著作《影響的焦慮》 (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 所寫的一篇評論中,他說 Harold Bloom 的興趣從來不在詩的文體和結構形式的研究上。霍蘭德說: 「這些年來,布魯只對詩的深層架構有所鑽研與反應。一首詩必須有意向、帶有衝動、想像和渴望,而不是大部分的人一包括詩人、評論家與讀者,常談論的那些詩的文字浮面而已。」 由於資訊的發達,當代作曲家很容易接觸到他人的作品,無論從CD傳出來的音響,或在樂譜上容易吸引我們作曲家目光的,通常都比較是屬於音樂“文體”的表層。一且我們過於意識新音樂「文體""""的表層,特別在音樂院學習作曲的過程,有時候,這些新音樂的表層,反而會成為我們體會音樂深層架構的障礙。 如果一個人必須依賴著“文體表層”來建立他的作品,充其量不過是好的現代樂的仿造品。 Harold Bloom 所謂深層架構,就如我前面所言“情感的連結”一種不單單藉著分析與架構設計的結合,同時更重要的,它是作品本質所擁有的情感與人類的精神。而在這點,無論是作曲家、演奏者、或聽眾都一樣,對能夠體會這深層架構的人而言,是最珍貴的藝術體驗。 斯梅塔納:〈城堡〉、〈莫爾道河〉、〈薩爾卡〉選自《我的祖國》 撰文 / 鄭巧琪 斯梅塔納 ( Bedrich Smetana, 1824-1884 ) 的《我的祖國》共由六首交響詩組成。交響詩為 19世紀常見的曲式,多半用以音樂描寫非音樂的主題,如人物、風景、神話、詩歌畫作等。斯梅塔納以捷克的神話、山川及歷史故事為主題,其標題依順序為〈城堡〉、 〈莫爾道河〉、〈薩爾卡〉、 〈波西米亞的草原與森林〉、〈塔波爾〉、〈布拉尼克山谷〉。他將此曲獻給布拉格。
演出日期:97/10/09
總場數:1
出版者: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格式:
一份
媒體類型:紙本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英文
管理權: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