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資源聯盟
機構分類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首頁
目錄導覽
資源聯盟
主題分類
兩廳院節目暨數位文物
節目單
音樂
中文節目名稱:2007台灣之歌音樂會
外文節目名稱:Songs of Taiwan
主要作品名稱:2007台灣之歌:歲末總統府音樂會
次要作品名稱:Songs of Taiwan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號:PR000002317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文字
節目單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音樂
描述:
國內/國外節目:國內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節目類型:一般節目
中文節目簡介:白鷺鷥組曲 作曲家以外國人的情懷、台灣女婿的感覺,透過完全不同的手法,來重新編織這首由台灣民謠旋律串聯成的組曲。在爵士風格的節奏及豐富的和聲變化中,我們所熟悉的旋律游移其中。 馬蘭姑娘 原住民的聲音,在台灣叢山峻嶺的掩映之下,保持了自然純美的音色和獨特質樸的技法,近年來帶給世界音樂全新的刺激與感動。錢南章教授,擷取了台灣原住民的素材,以及中國音樂少有的「悲劇」想像空間,編寫成一套八首的合唱組曲。在其中,高山民族的喜悅、虔誠、歡樂、悲痛,與現代和聲編曲的手法,帶給聽眾最多的震撼。 伊是咱的寶貝 許多原住民的小女孩在十三、十四歲因為家境不好,而被家人賣到私娼寮裡,失去在他們年紀應有的純真與家人的呵護。「伊是咱的寶貝」是陳明章先生本著疼惜的心,為她們所寫的。 柑仔密是台灣名 台灣具有「水果王國」之稱,林心智博士將台灣特有的水果以童言童語的語調寫成一系列的台灣水果歌,讓台灣的名產水果的氣昧、外觀、產期以琅琅上口的歌曲介紹。 日出台灣 〈日出台灣〉這首合唱曲作於1997年,是寫給混聲合唱及管弦樂團。這首歌曲以台灣引以為傲的阿里山日出當作主角-裹著冬衣、踏著雲海在阿里山等候那跳躍的日出,是台灣人民成長中共有的記憶。當音樂節奏流動轉快,歌詞描述的是世上的來來去去、起起落落,一代一代下來的恩恩怨怨,無法細數;緊接著又帶入阿里山的場景,而天父上帝的光就如同日出升起,照耀台灣每一寸土地,照亮每一個人民。 美麗的稻穗 1958年, 823炮戰爆發,戰況激烈,台東南王村民關心在前線作戰的家鄉子弟,但無法親自赴前線慰問;前線在兵役中服役的青年,也無法回家探親。陸森寶先生作成此曲讓村裡的人唱,以表達慰勞前線的親人;美麗的稻穗是首優美動聽的卑南民謠,在台灣70年代,胡德夫教楊弦唱這首歌後,楊弦就非常的喜愛,後來紀曉君也用了非常純正的卑南語唱出了這首民謠。 戀戀北迴線 黃麒嘉創作的〈戀戀北迴線〉,「火車載阮要來去,台灣的後花園,世間尚水的所在,攏置彼一屏」,雖然是坐在火車裡欣賞宜蘭花東沿途台灣東部的美麗景色,卻也猶如一趟生命歷程般,時時處處都有各種型態的人生風景,等待我們打開心靈的窗去欣賞。 天總是攏會光 鼓勵人勇於克服艱難,處於逆境不輕言放棄。1999年九二大地震後,一首「天總是攏會光」創作,撫慰無數災區民眾人心,並經常應邀在學校、社團演講、演唱,散播關愛台灣的種子,美國「關懷台灣基金會」2000年頒給他對台灣「個人傑出奉獻獎」;獲獎評價為「本世紀重要的、影響深遠的台灣歌謠創作者。」 福爾摩莎頌-抱著咱的夢 這首「福爾摩莎頌」是鄭智仁醫師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歌,鄭醫師在許多演唱場合都會以這首歌作為作後的壓軸,1993年秋天,鄭智仁醫師在父親鄭瑞堂醫師的指導下,以母親、先民、土地為架構,藉著母親哺育嬰兒般無怨無悔的心情來吟唱出對台灣的疼惜和期待,鄭醫師說:「我喜歡唱這首歌那種感覺,讓我的心與這塊孕育我的土地緊緊的連在一起。」 客家本色 涂敏恆一曲〈客家本色〉讓更多人注意到客家的語言與音樂,歌詞的內容主要在奉勸世間的客家人,無論社會如何改變,不要忘記祖先胼手胝足開墾的艱辛,要秉持先人的教訓,做個良善的人。 台灣翠青 鄭兒玉教授以這首〈台灣翠青Taiwan the Green〉入選1988年於倫敦舉行的全世界詩選比賽。早期的台灣民主運動中,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蕭泰然教授1993年將之譜曲,並於1994年,把這首音樂安排在交響詩「1947序曲」中,成為這首樂曲的最高境界。 王明哲 音樂創作者王明哲以「台灣」為名,透過悠揚的音符譜出台灣的真,以熟悉的母語唱出台灣的美。王明哲更期盼藉由這首〈台灣〉,串起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對這片土地共同的記憶,重新拾起新的希望,用愛、勇敢和寬容,找回這片土地最壯闊的面貌。 最後的住家 馬偕博士 ( 1844-1901 ) 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生長於虔誠的宗教家庭中,求學時代就立志要到海外宣教。27歲完成愛丁堡大學課程後,隻身橫渡太平洋前往全然陌生的異邦。翌年 ( 1872 ) 3月9日,船入滬尾港口,毅然選定此地為終身工作之處。馬偕定居淡水後,勤學漢字,並向牧童學台語,5個月後便能用台語傳教。馬偕博士在台灣北部傳教,不辭辛勞近三十年,設立教會達六十餘所,施洗信徒三千多人。從起初被當地人排斥,到後來受鄉民敬重、得仕紳禮遇、獲巡撫頒獎,無非他熱愛台灣、服務世人的精神力量所使然。尤其是他開化西風的文化影響及醫療志業,如今仍遺愛人間。
演出日期:96/11/24
總場數:1
出版者: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家文化總會
格式:
一份
媒體類型:紙本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年代不詳)。[中文節目名稱:2007台灣之歌音樂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a/b9/82.html(2012/07/17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a/b9/82.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