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金薤留珍」印譜(東)

清 乾隆 「金薤留珍」印譜(東)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故銅000530N000000001
資料類型:
其他
描述:
院藏有五件樣式類同的黑地金漆龍紋屜匣,內皆置木殼面小冊頁一本,以及為數眾多的銅章。由於屜匣的蓋面都有金漆「金薤留珍」楷字,且其題銘後各自附有一小字,分別為「東」、「壁」、「圖」、「書」、「府」,可知這是五組成套的印章收藏。其中的木殼面小冊頁,即為該屜匣所收銅章的目錄,而本件小冊頁即為置於「東」屜匣者。小冊頁作梵夾式,七開,木質封面有「金薤留珍 東」填綠隸款。內頁除清高宗行書題銘「金薤留珍」四字外,還書有為該屜匣所收銅章品目項類,以及銅章鈐跡、印文釋文,其鈐跡與釋文上下相對,使人一望可知該屜匣所收銅印的概況。由於本件小冊頁為第一組的「東」字號,所以內頁還有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所作〈古銅章歌〉,該文收於《御製詩集二集》卷八十三,若與「府」字號小冊頁中的大臣跋語並讀,便可瞭解這一套收藏的緣起,實因於乾隆皇帝命令臣下整理編次內府所收的前代印章。古代銅玉印之為收藏的品項,大致可追溯至宋代的《宣和印譜》,但因無實物可徵,故真實性仍有待商榷。至明代,顧從德為羅王常(製墨家羅小華之子)家藏古印刊行的《集古印譜》問世以後,才真正讓古代印記成為收藏的重要品項。影響所及,除了篆刻家多以《集古印譜》所刊為臨模範式外,人們也會想要收藏《集古印譜》中所刊的印章實物,院藏乾隆皇帝下旨編次的〈虹文薈古〉套印,就是這種影響下的產物。進一步細察「金薤留珍」諸字號小冊頁中目錄編次,其以官印為始,私印為次,並從中分別官職、姓氏,實是上追了《集古印譜》編次分類的方式。如此一來,我們更可以瞭解這一套收藏活動的性質,不只是整理內府收藏,而且還援引了明代以來的銅玉古印收藏傳統。
日期:
1736 A.D.-1795 A.D.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像授權、出版授權、影音資料授權-申請流程說明
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306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清 玳瑁嵌珠寶花卉指甲套
清 玳瑁嵌珠寶花卉指甲套
清 碧玉雲龍斗筆
清 碧玉雲龍斗筆
清 御製耕織圖織目墨
清 御製耕織圖織目墨
清 御製耕織圖詩耕月墨
清 御製耕織圖詩耕月墨
清 圍棋
清 圍棋
英國鑲錶鍍金盒
英國鑲錶鍍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