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志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2211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果之屬   檨:即檬果,種出南洋,荷人移植,至今尚有存者。舊志以為傳自日本,非也。樹大合抱,花小微白,夏時盛出。有肉檨、柴檨、香檨三種。肉檨先出,味稍遜。柴檨最多,青者切片和醬代蔬,或漬鹽藏之以時,煮魚味尤酸美,可醒酒。黃者生食。內山則晒乾,用糖拌蒸,配售閩粵。香檨肉脆味香,最後出。又有牛心檨,大如牛心。產檨之地,臺南為多,彰化以北則少見。   梅:嘉義盛出,以製蜜餞。   桃:有甜桃、苦桃二種。又有水蜜桃,種自上海。   李:有紅李、黃李、血李、夫人李,而紅李為多。嘉義以製蜜餞。   柑:有仙柑、紅柑、盧柑、虎頭柑四種。紅柑佳者,以西螺為第一。虎頭柑實大皮粗,酸不可食。   橘:有金橘、月橘、四時橘。金橘以製蜜餞。月橘一年相續,或名公孫橘。   柚:有紅柚、斗柚、皮山柚、文旦柚數種。而文旦柚產於荳莊,皮薄肉白,汁多而甘如蜜,馳名內外。舊志不載。種之他處,則味不及。   橙:味酸,臺人謂之雪柑。  柿:嘉義、新竹出產較盛。有大小兩種。將熟時採下,針以油,數日肉軟,謂之紅柿。若浸以灰水,可棄澀,則肉黃爽若梨,謂之浸柿。八月盛出,或曝為柿餅。又有毛柿,種自西域。   梨:有鳥梨、牛心梨、包梨。   栗:雲林內山野生頗多,唯實較小。   棗:有酸棗、甜棗、紅棗。   椰子:鳳、恆二邑較多,臺東番社亦有種者。樹高數丈,直立無枝,結實纍纍。利用甚廣。其幹可以為柱,葉可蓋屋,絲可索綯,肉可製餅,漿可釀酒,殼可作器。蓋為熱帶之植物。樹之海濱,可以生財。   椎子:新竹內山,野生頗多。實如金橘,有紅點,帶皮可食。   橄欖:一名青果,出產未多。   油柑:實小如鈕,色微黃,味澀,漬鹽可食,能消食積。   黃彈:實如彈子,色黃味酸。   番柑:即檸檬。種出歐洲,荷人移植。大於橘,肉酸皮苦。夏時搗汁,和鹽入水飲之,可解暑渴。   楊梅:味遜漳、泉。 枇杷:新竹較多,以製蜜餞。   甘蜜:形如柑,煮糖以作茶點。   葡萄:出產不多,味亦遜。   薏苡:鳳山有種之者。   無花果:葉可作藥,棄毒收濕。   南無:或稱軟霧,譯音也。種出南洋,傳入臺灣未及百年,故舊志不載。樹高至三、四丈,葉長而大。春初開白花,多髭,結實纍纍,大如茶杯。有大紅、粉紅、大白、小青四種。味甘如蜜。夏時盛出。臺南最多,彰化以北則少見。實曝乾煎茶,可治痢疾。   釋迦:種出印度,荷人移入。以子種之二、三年則可結實。樹高丈餘,實大如柿,狀若佛頭,故名。皮碧,肉白,味甘而膩。夏秋盛出。   菩提:一名香果,種出印度。葉如南無而薄,花白多髭,實如臘丸,中空有子,味極香。夏時盛出。   波羅蜜:一名優曇,種出印度,荷人移入。如安邑歸仁里舊社所種者,至今尚存。樹高數丈,實生於幹,纍纍若贅疣,大如斗,重至七、八斤。剖開其皮,肉黃有瓤,氣甚芳郁。每房有核,大如棗仁,可食。乾苞者液不濡,濕者則否。瓤可生食,以子煨 肉,風味殊佳。全臺唯安、嘉二邑有此,他邑不見。   佛手柑:狀如香櫞,唯瓣長如人指。五、六月初熟,載赴江、浙發售。   香櫞:樹如佛手柑。實熟之時,切片漬鹽以佐食,或曝乾煎茶,味甘而香,可消積解醉。臺北出產較多。   賓婆:種出西域,漢代傳入中土。樹巨葉大,春初開花,成穗結實,有房,外青內紅,熟時自剖,有子二、三,削皮見肉,如卵黃,故亦名鳳凰卵。煮湯和糖,味勝栗子。   香蕉:臺產甚佳,味極香美。又有紅蕉,實小,可治喉疾。   鳳梨:一名黃萊。葉長,攢簇有如鳳尾,可劈絲以織夏布。實生叢心,皮有鱗甲。棄皮食,味甘微酸。夏時盛出。採後,以足踏碎叢心,至秋再生。實較小,味尤甘脆。置之室中,清芬襲人。臺人以鳳梨炒肉,亦珍羞也。鳳山、彰化出產最多。   荔支:臺產較遜閩粵。   龍眼:有大、中、小三種。嘉、雲兩邑所產特盛。曝乾者謂之福圓。剝肉焙乾者謂之福肉。每年配售上海、天津,為出口大宗。   木瓜:種出爪哇。樹高及丈,亭亭直上,開花甚小,結實於幹。或以醃醬、或煮糖,味尤美。臺人以木瓜煮肉,產婦食之通乳。  石榴:種出西域,漢時傳入。臺俗納采之時,女家須酬以蓮蕉、石榴二株,乃植於庭,以其多子也。   奈茇:或稱番石榴。有紅心、白心兩種,自生郊野。幹堅花白,結實如榴。熟時,色黃味香,切片棄心,煮以豬油,和糖少許,佐食尤美。   羊桃:有甘、酸兩種。又有廣東種者,實大多汁。樹大葉細而密,春時著花於幹,朵小色紅。實有稜五六,酸者以製蜜餞,或漬糖水泡湯食之,可治肺熱止嗽。   檳榔:高一、二丈,直幹無枝,葉大上豎,四圍展布。苞可為扇。花小,淡黃,味香。實如大棗,色綠,一莖數十粒。自秋徂冬,發生不絕。剖實為二,和以簍籐、石灰。臺人多嗜食之,謂可辟瘴。   簍籐:即扶留籐。採葉與檳榔和食,長年不絕。   愛玉子:產於嘉義山中。舊志未載其名。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於郡治之媽祖樓街,每往來嘉義,採辦土宜。一日,過後大埔,天熱渴甚,赴溪飲,見水面成凍,掬而飲之,涼沁心脾,自念此間暑,何得有冰?細視水上,樹子錯落,揉之有漿,以為此物化之也。拾而歸家,以水洗之,頃刻成凍,和以糖,風味殊佳,或合以兒茶少許,則色如瑪瑙。某有女曰愛玉,年十五,楚楚可人,長日無事,出凍以賣,飲者甘之,遂呼為愛玉凍。自是傳遍市上,採者日多,配售閩、粵。按愛玉子,即薜荔,性清涼,可解暑。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典禮志
維持漢學策
建國紀
列傳五
清同治十二年,林淵源、蔡德芳奉憲采訪...
風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