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海議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63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謀大局者,不圖近功;濟急變者,不求遠效。天下事,有布置於二十年之先、收功在數十載之後者,今日之籌海是也;有事起倉卒、聊濟目前,而不能為先發制人之計者,亦今日之籌海是也。夫海外萬國環伺中原,今日朝廷已非無事之秋,今日臣工正當戮力之候。故國無小,雖小可強者,臣民之和也;國無大,雖大可弱者,臣民之渙也。善謀國者,固不因強而驕,亦不因弱而懼也。今日海上之事,概可知矣。政府運謀,非草茅所能測;而先時之所當籌及者,竊為揣其一二焉。   夫域外之國,俄距東西,勢與我競;此兵端之不當輕開者也。然我不輕開,而彼或開之;此不可不籌者也。至英國為昔日之雄,而今鋒鋩已稍鈍;又彼族之人惟利是求,貿易者已遍中國。彼亦有所愛而不敢動,此可徐籌者也。法國拿破侖第一一敗於英、拿破侖第三再敗於德,不得志於西,乃漸肆於東;乘中華有事,蠶食安南。迨甲申一戰,彼或未敢輕視中國矣;然蓄志常欲一逞,此亦不可不籌者也。倭奴近在東洋,為我肘腋;雖彈丸小壤僅及中國數郡,而改易胡服如趙武靈、依附契丹如宋元昊,此其潛謀不測,輕量中華。雖無朝鮮之釁,亦當早為之備;況今已大啟禍端也。竊謂俄人與我接壤,而東三省、外蒙古及新疆伊犁與之尤近,備俄當從東省、西疆之地利起。海外諸國輪船水道或三月、或兩月,此未易圖者也;當從附近者籌之。如五印度為英國所愛之土,而近在西南洋,土地則幾與西藏、雲南之山接;圖英當從印度起。越南之南圻為法人所占距,越南之北圻為法人所蹂躪,而地亦與雲南接;圖法當從安南起。日本之地,西北與朝鮮對峙,港道或一夜可達;圖倭當從朝鮮起。   然此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謀人國者,悉其山川之險夷、料其形勢之緩急,知其君之強懦、察其臣之賢否、悉其兵之勇怯;諳其風俗,得其民情。人與之較,地與之衡;器與之角,勢與之權:孰為利鈍?孰為輕重?孰為得夫?萬全無慮,而後可以惟所欲為也。然而傾內以事外者,非計之善者也;安內以備外者,計之善者也。故欲爭敵人之地而先增中國之兵,非計也;欲練中國之兵而徒耗中國之財,非計也;欲興國家之事而頓竭百姓之力,非計也。善謀國者,師老子之知黑守白、效莊子之大勇不忮、為孔子之教民即戎、法孟子之使民制梃,儲饟以漸而豫訓兵以實而精,斯無戰鬥之形而可決戰勝之效者也。然非布置於二十年之前,收功於數十載之後不能也。今日敵人在庭矣,未知我之將帥能得其要領否也?而以兵法十則圍之之義,竊謂中國於日本可以直擣巢穴也。而計未敢出此者,必於日本之港道,平日未嘗熟求也;日本之地利,平日未嘗熟察也;日本之人情,平日未嘗與之通也;此亦可見高麗君臣之疏,而中國素存大度之量也。為今之計,似宜以重兵駐高麗而扼日本之隘口,使其兵力不敢旁竄;而天津、山東、江浙、閩廣之師奮練兵船為從徵之舉,以聽大帥之調,即以防倭奴之來。   臺灣遠在海外,宜有海軍,今尚無之;則且以陸兵扼海之守。倭軍若來,我以陸軍扼之於岸,而閩以海軍隨其後而攻之於水。考福州之港與臺北對,廈門之港與臺南對,澎湖之港與中路笨港等處對。彼軍若從北也,則我以閩師由福州攻其後;彼軍若從南也,則我以閩師由廈門攻其後。昔日法人兵攻臺北,彼若無兵入閩港,斷不能如此猖肆;而日本小醜兵力或不能及,惟恐有他國人為之助,則不可不防耳。防臺南,則鹿耳、旗後為要;防臺北,則雞籠、滬尾為要;防中路,則澎湖之守為要。然防之於海,使不得近岸,誠計之得矣。此尚為兵力不足,耑耑自守之計也。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然誘之上岸,非有成算,則斷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臺人也;為臺灣計,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港中非可駐輪;彼不登岸,不能久居也。若臺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則守臺灣,以臺灣為堂奧,不能不又以澎湖為門庭矣。   然此為一隅之見。若天下形勢,則上在天津、次在山東、次在長江、次在遼東、次在閩廣之洋;今各處已重重設險,當無可虞。惟守土非其人、握兵非其將,則事不可;不然,天下固磐石之安,非螳臂所可撞也。天下之可慮者內患,非外敵也;內之朝綱不則縻軍府之帑藏:甚無謂也。況從來國家兵力,非大有所虔劉,亦不可輕發。土番雖時傷人,不過如含沙射影,國狗瘈狂;非有探囊胠篋之貪也,非有戰野爭城之智也。山居之民夙習兇悍,闔門駢殺;漢人且然,何獨於番而勦之也!邇來涵濡日深,民之悍俗亦已丕變;何獨於番而不變之也!且不能變而能勦,雖無道於土番,亦非盡無裨於漢民。無如深山伏莽,番視為坦途,兵視為畏途;既有難盡之力,而又番以致死者求生、兵以貪生者避死,復有不敵之勢:則亦徒傷國體,徒損軍威耳。土番,有不可不勦者。黔、楚之苗,滇之玀猓,粵之獞、猺、黎,皆統謂之「苗」;康熙時一不靖,乾隆時一蠢動,至咸豐、同治時,且與髮匪相終始,蹂躪滿封疆。此之為害,誅之猶輕,不可輕言撫者也,不可不剷夷者也。若臺灣之土番,衣服之不能、飲食之不諳,苟使作亂,不啻以虎豹執兵;此之不可不憫者也!故聖朝深仁厚澤,立碑懸禁,不使漢民深奪其地;大矣哉,如天之無不覆,如地之無不載也!體此意以撫番,豈有不變之俗、不化之民歟!故曰:太上變化也。書生之見,未知有合於采擇否?   肅、仁政不修,民心不知愛戴,則事始可憂!若今日之民,固飲和食德,咸知尊親;一聞事變,莫不生憤,惟恨將士之不力。民心如此,雖什百倭奴,何憂哉!倭奴之來,正以起朝廷慮患之心,警朝廷泄沓之故;古所謂「殷憂啟聖」者,此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四
列傳一
田賦志
開闢紀
虞衡志
商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