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王安石論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59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自古以儒生之才,目無前聖,而放言高論,滅裂往典,遂至致禍當時,貽害後世,而為千古罪人者,吾於史得兩人焉。曰李斯、曰王安石。夫李斯蔑古者也,王安石述古者也,兩人之跡不同也,然李斯蔑古而古典亡,王安石述古而古意失,兩人之事則同也。李斯焚書坑儒以駭天下耳目,王安石著書立說,以塗天下耳目,兩人之行亦同也,故吾謂李斯以破壞古典亂天下,安石以穿鑿古典亂天下,兩人私智不同,而其亂天下則亦同也。 嗚呼!李斯之顯悖,古聖人知之矣,而安石之顯悖,古聖人不知也。安石之棄《春秋》而不用,立字說以惑人,用五經新說以錮學者,其叛經侮聖無論矣。乃其奉行《周禮》,處處以周公為法,亦顯悖前聖也。夫周公《周禮》,順人情者也,而安石則無事而不違人情,然則安石特假周公之名,託周公之書以欺時君之,目而塞時人之口耳,豈真欲行周公之禮哉!然則安石之必欲行《周禮》,其意何居?吾謂秦之李斯,逢君者也,宋之安石,亦逢君也,李斯窺秦皇欲以天下永私其子孫,而有厭棄前聖古法之心,故不惜悖其所學,而悉舉天下萬世之墳典而付之一炬,王安石亦窺神宗欲以天下為己利,而有厭棄祖宗蹈常襲故之意,故不惜假其所學,而悉舉《周禮》六官之美法,以文飾其陰謀而施之一旦,不然王安石初上仁宗皇帝書,猶能本末並舉,而何以行之於神宗時,惟計利之末哉! 且天變於上,民怨於下,眾大臣言之於外,兩宮言之於內,而神宗不以罪安石,至安石以去要君,猶乃殷殷慰留,是可見君臣之交相為利矣。夫神宗非嗜利,何以宋任安石之先,而即有募民入粟、募粟實邊之舉,既任安石之後,何以欲行周公之法,而乃行呂惠卿之手實法乎?又何以行手實法而用蒲宗孟無豐凶之言乎?安石非逢君,何以欲致堯舜之君,而不行堯舜之道,何以欲效《周禮》之法,而悖周官之意乎?何以置周官大經大本於不圖,而惟利是牟乎?即其黨呂惠卿訐安石亦謂盡棄所學隆尚縱橫之末矣,此蓋安石知神宗有嗜利之心,故置其他之學而言利,以投時君之好,而神宗皇帝亦遂不惜排擯一切耆舊老臣謨議,以從安石之言,此君臣嗜利而諱利,藉《周禮》以交相賊者也。若曰損下以益上,此本周公之法,非我作俑也。 嗚呼!使後世監熙寧紹聖之覆轍,遂以《周禮》為禍,永無復敢行周公之經者,安石之罪也,然則安石之行古法而法亡,與李斯之焚古書而書廢,不且後先同揆也哉!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佚名(1993)。[王安石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15.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15.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王安石
蒲宗孟
周禮
熙寧
秦皇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刑法志
連雅堂先生所著臺灣通史
初八日午後二點
清光緒十二年,彰化縣紳士丁壽泉、劉鳳...
商務志
關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