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余初擬登黃鶴樓後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79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是日余初擬登黃鶴樓後。即下江泛帆舟。訪水經注江夏之赤壁山。並可先過沌口。望小軍山。更上望大軍山。大小軍山。皆三國時戰地。而大軍山且為近代近時戰地。康熙間提督徐治都。咸豐間楚撫胡文忠。皆先屯軍此山。以克武昌。雖江上小山。而得上游形 勢也。乃既為諸友先招遊抱冰堂山。下山再到數處。沿黃鵠山時人皆呼蛇山。觀城中風景。轉至黃鶴樓。日已晏。盤桓至江。日已西斜。欲尋古赤壁。諸人既不知。而水程迂遠。往回且不及矣。仍歸漢口。   十一日在漢口。棪楸病。余為下藥方。諸友來過從。約明日同遊漢北諸寺。觀佛會。並晤釋太虛。   十二日同盛君了厂黃君谷安亦字谷庵等。同乘車出漢口東北行五里餘。已過日本租界。中途遇鹿港鄉人陳 材傑。偕至古德寺。一路樹木似村野矣。漢上之山。皆在漢水之南。漢陽府地。逾漢水而北夏口廳。則百里平原。無山林邱阜之蔽。古德寺前後。亦有樹木。寺無大殿。佛像亦不大。而左右有院落。有客堂。是日因太虛病。不?講座誦經。而不開會。享余等以素筵。由黃君酬之。轉至金沙寺。寺作兩處。稍莊嚴。是日開會頗盛。漢口信佛者殊多。老少男女皆至。雖紳士亦與焉。然通經如太虛者殊少。余不耐其日之寒冷。遂亟歸。   十三日留棪楸漢口。獨拉任君向岳州。自漢口橫渡至武昌岸。登梯始至平地。坐車入漢陽門。即旋過南樓門。南樓建在蛇山上。規模狹如武昌城樓。樓下鑿山洞如城門。廣厚過漢陽門不多。門兩口皆夾。大街甚長。顧無梯路以登樓。余駐視其上。見南樓二字。特大。然此非庾亮古蹟。庾樓在武昌縣治。即今鄂城縣內。此樓其昉也。前遊過時。擁擠不及看。此行特囑車夫留意。因遂驅車出街。轉入衖。衖亦寬曠。 即到魏君家大門。任君友也。魏老自督軍財務課方回。謂火車時未至。即共出散步。過數大巷。至大路。向東行。忽一塔迎面來。繼一山隨塔後。詢之即洪山塔。高處乃洪山也。洪山在城外東北五里。與城東高冠山相望。高冠山低於洪山。乃黃鵠山東麓也。洪山為武昌府外蔽。明初陳友諒既敗死。子陳理仍踞武昌。常遇春圍之不下。漢丞相張必先自岳州來援理。屯洪山。遇春乘其未定。急擊禽之。城中 奪氣。陳理始降。即此也。武昌第二次之陷。塔軍門齊布會水陸師進攻。自從油坊嶺趨扼洪山。山左近梁子湖。右隔湯孫湖。賊走趨山後。陷於沙湖塘角間。亦即此也。武昌三次之陷。咸豐六年。羅忠節澤南與胡公籌克復。駐營洪山南岡。自踞洪山頂。急於薄城。受創卒。胡公與李續賓領其眾。仍堅屯洪山。由洪山掘濠至窯灣青山。並及魯家巷、花園、五里墩、石觜。而以洪山為大營。斷絕城?及外援。卒拔武昌。為平東南根本。亦在此也。 自巷口大路望洪山後畢。迤北至墩子湖。湖在城中。如兩大池沼約有南湖少半。相連。中為大路。如澤梁。路中一平橋。以通水。亦頗大。名茲陽橋。其地名亦如橋。路上右有明賀逢聖殉難碑。賀為城中人。余初過街中。見有賀文忠大碑。即其故宅前也。明史載逢聖在崇禎十四年。以大學士致仕。十五年張獻忠陷蘄黃。其門生尹如翁。自大冶走三百里來。貽以僧衣帽。及城陷。賀以 載全家。鑿沉墩子湖。地志以為在緇陽橋下。地志作緇今作茲。然則明 時墩子湖。深於今日矣。當時楚王全家之死亦慘。而今無道者。橋左相對處。立湖北起義碑。再行過橋。見湖分南北兩段。南段倍大。環有人家。亦多臨湖崇飾家園樓舍。北段至蛇山處。人家始密。北湖畔有南巡行宮。尚完存。三進。尚蓋黃瓦。然威儀崇大。遠不及揚州。揚州宮今為軍營。此則作烈士祠。而兼銀行講習所。蓋武昌有造幣局。前鑄銀。今兼製票。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六
列傳三
澎湖處大海之中
維持漢學策
榷賣志
天山賦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