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氣摭聞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108001252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JOHN.FINNEMORE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古來調氣之說。散見群書。後來學者。名為定學。蓋取大學定靜安慮之義。以為入德之門。推黃帝之閒居三月。齋心服形。及與容成子同齋三月。心死形廢。為定學矯矢。以老子虛其心。實其腹。為調息之法門。古稱顏子有齋心之學。故孔子譽之特甚。謂其三月不違仁。他人所不能及。莊子人間世篇。亦載其事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中略)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又謂不止於當。不會於極。則外敵未至。而內己因。胡得免馳騖不息乎。其說心理也。至矣盡矣。又大宗師篇。所謂忘仁義。所謂坐亡、墮枝體、黜?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亦不外心齋之說。火滅薪傳。不知其盡。似說知氣之妙用。後之人所謂知氣澌滅之久暫。視其修養之淺深者。大相吻合。莊子一書。關於此類者。更僕難數。故讀之。令人飄飄欲仙。可為精神修養之枕中秘本也。先儒存養之說。有主敬主靜二派。主靜後儒斥為邪教。雖然易繫辭之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大學之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樂記之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荀子之心虛一而靜。虛一而靜。謂之大清明。至若顏子心齋之學。孟子養氣之說。孰不主靜者乎。宋周濂溪愈宗定學。以立靜而立人極。以為無欲則靜。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宋明諸先哲。翕然從其風。故定學於宋明之間。遂為發揮光大之時期。論者謂為儒道釋三家和合而成。故莫不注重心理。然否固無從知。但朱子調息之說。陽明靜坐之訓。大類釋家之坐禪。道家之服氣。且考宋儒理學淵源。出自种放希夷李之才。果爾則儒道釋和合之說。殆非誣蔑矣。雖然。儒家之養氣。蓋欲應用於人情事變之中。不欲遁入虛無寂滅。獨善其身。無所益於社會。所謂配義與道。至大至剛者也。王子曰。動靜只是一箇。那三更時分。空空靜靜的。只是存天理。既是如今應事接物的心。如今應事接物的心。亦是循此天理。便是那三更時分。空空靜靜的心。故動靜只是一箇。分別不得。知得動靜合一。釋氏毫厘差處。水自莫揜。讀此。則養氣之說。思過半矣。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8月21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田賦志
雲林寺
《詩畸》(Ⅱ)
列傳三
軍備志
軍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