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幾張照片背後所隱藏的辛酸史

標題:幾張照片背後所隱藏的辛酸史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碼:000253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影像 | 合集
內容類別:照片
著作者:
創作者: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Ⅰ)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個人返鄉
關鍵字:太平艦、救國團
描述:
內容描述:何建華出身於湖北的望族,1950年與父親來到台灣。1954年太平艦遭到中共擊沈,何建華志願從軍報效國家。何建華於1992年3月首次返鄉探親,探視分隔多年的堂兄弟、姊妹,2005年則帶著胞弟何仁恕、兒子何鍾逸同行,再度返鄉。第一張照片是1954年「太平艦」被中共擊沈後,何建華以19歲的年紀在救國團領導下二次從軍,行前與父母胞弟仁恕合影,拍攝地點在高雄(1954/10/10);第二張照片是何建華第一次返回湖北武漢的家鄉鄉與大陸親人合影(1992/3/16);第三張照片是何建華二次返鄉時與堂妹、胞弟、弟媳一同合攝於武昌黃鶴樓(2006/6/28);第四張照片是何建華之子何鍾逸(右一)與湖北省鄂州市鍾字輩堂兄合影(2006/6/28)。 何建華的返鄉感言   我何氏為湖北省鄂城縣(現改鄂州市)旺族,祖父母生伯父紹燃與家父紹銅兩兄弟,均係武昌中華大學法律系畢業,伯父娶廖氏,生曼華、清華兩姐弟後病逝,由家母李氏撫養,伯父續絃高氏,生滌華、芳華、沐華、麗華,我母生我與鑫華,岳華,抗日戰爭,伯父任職廣西柳州保安司令部,我父任職第四戰區,兩家共計13口,因戰亂,伯父殉難,最大堂姐兄隨軍入川,我父則攜眷兩家十口進入遊擊區,堂兄滌華,胞弟鑫華、岳華相繼病逝,抗戰勝利,民國35年兩家七口返回武漢,1947年四弟仁恕出生,不敢取名「華」字,以「仁」字輩取名,1949年幼妹在海南島出生,取名穗瓊,1950年一家五口隨軍來台,1951年部隊編餘核退,幼妹故,1954年我二次從軍,1957年父親病故,我與胞弟先後成家,母親1982病故。   1989年堂弟妹與我聯絡上得知伯母在家鄉過世,下嫁貴陽的堂姐,接收長春的堂兄先後過世,我於1992年3月第一次返鄉探親,表示我家對堂兄弟妹未盡照顧的愧疚,堂弟沐華得知我返鄉,由四川巴東返回武漢相會,途中車禍去世,於今僅存的在家鄉兩個堂妹及在台的胞弟。   2005年胞弟要我帶他返鄉看看他的出生地,也看看他從未晤面的兩位姐姐及族人,於是決定2006年6月放暑返鄉,也帶我兒鍾逸同行,他們都是第一次踏上故鄉土地,這均是兩次戰爭所造成的家破人亡,悲歡離合情景,並將何氏新族譜帶回台灣,我族在台已有8戶33人,我也為胞弟寫了一首「遊子心」:「襁褓懷中離開家,離鄉背井五十八,故國河山無意識,尋根之旅走天涯。」以教導我族第三代第四代台灣人,知曉我們的根來自何處!
摘要:何建華出身於湖北的望族,1950年與父親來到台灣。1954年太平艦遭到中共擊沈,何建華志願從軍報效國家。何建華於1992年3月首次返鄉探親,探視分隔多年的堂兄弟、姊妹,2005年則帶著胞弟何仁恕、兒子何鍾逸同行,再度返鄉。第一張照片是1954年「太平艦」被中共擊沈後,何建華以19歲的年紀在救國團領導下二次從軍,行前與父母胞弟仁恕合影,拍攝地點在高雄(1954/10/10);第二張照片是何建華第一次返回湖北武漢的家鄉鄉與大陸親人合影(1992/3/16);第三張照片是何建華二次返鄉時與堂妹、胞弟、弟媳一同合攝於武昌黃鶴樓(2006/6/28);第四張照片是何建華之子何鍾逸(右一)與湖北省鄂州市鍾字輩堂兄合影(2006/6/28)。
出版者:
典藏單位: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Ⅰ)
貢獻者:
提供者:何建華[中國(湖北省)]。
日期:
日期:2008-10-31
格式:
檔案格式:tif
範圍:
涵蓋範圍(地點):湖北、武昌、鄂州
涵蓋範圍(日期):1954-10-10~2006-6-28
管理權:
所有權人:何建華
授權狀況:創用CC台灣2.5版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email:twm@gate.sinica.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標題:返鄉回饋桑梓捐款建校之旅
標題:返鄉回饋桑梓捐款建校之旅
標題:山河永戀
標題:山河永戀
標題:半世紀尋根之旅
標題:半世紀尋根之旅
標題:榮民返鄉探親感談一
標題:榮民返鄉探親感談一
標題:辦三年
標題:辦三年
標題:桂明融返鄉照片
標題:桂明融返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