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品名:魏火曜院長畫像

主要品名:魏火曜院長畫像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作品類型:文物
主題與關鍵字:
總類別:平面文物
子類別:平面文物 / 繪畫
關鍵詞:角膜
描述:
用途簡介:魏火曜,民國前4年(西元1908)11月29日出生於新竹市,父親魏清德為當時臺灣日日新報社之漢文版主筆。魏火曜在家排行長子,下有弟1人(即魏炳炎)妹5人。七歲時舉家北上,定居萬華,進入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代用艋舺第一公學校(今老松國小)就讀。公學校學畢業後,考上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1930年臺北高等學校高等科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負笈東瀛。1934年從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即留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擔任5年無薪副手,1942年順利獲得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曾返臺及到廈門工作。其間經父母作主,與世交基隆世家顏國年之女,日本女子大學畢業的顏碧霞女士,於1934年成婚,兩人育有3子2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顏碧霞先行攜帶兒女由廈門返臺,魏火曜則應當時杜聰明(時任臺灣大學附屬醫院主任及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之邀,於1946年返臺,擔任臺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並兼任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小兒科主任。並於1947年4月被調任為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小兒科主任。1948年7月魏教授升任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在傅斯年校長的支持下,將戰後殘破不堪的醫院大舉修復,並邁開革新步伐。1953年10月魏火曜繼杜聰明接掌醫學院院長,展開長達19年的醫學教育工作。其間經臺灣醫學教育由全然的日治開始脫胎換骨,當時他利用美援,延聘國外顧問到校協助,並選送教師赴美進修,積極改善教學設備和方法。另一方面,魏火曜為提升臨床教學的品質,協助醫院加強護理部門作業、修建開刀房、增添檢驗儀器,增設嬰兒室、急診處、病歷室。亦陸續增設牙醫、藥學、護理、醫事技術、復健醫學等科系,並先後設立8個研究所、3個博士班。臺灣大學醫學院所以能成為國內執牛耳的醫學中心,魏火曜任內奠下的基礎,功不可沒。1972年7月魏火曜卸任醫學院院長,改兼任臺灣大學教務長,1979年8月屆齡退休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1960年4月創組中華民國小兒科學會,任內力薦當局進口在國外以普遍使用的小兒麻痺疫苗--沙賓疫苗,逾1966年引進,免費提供兒童接種,解除小兒麻痺對國人的威脅。1966年10月,臨危受命借調高雄醫學院兼任院長。在短短8個月期間,積極建立各項制度,整頓財務,改革打造高雄醫學院。1968年7月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從臺灣大學退休,但他對醫學界、醫學教育及公益事業團體的奉貢獻並未因此稍減。前後擔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副會長、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基金會董事長,其他尚有純青嬰兒營養研究基金會、魏火曜兒科研究基金會、財團法人臺灣省臺北仁濟院、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自由基金會等等的董事長。魏火曜於1995年2月6日因大腸癌轉移而辭世,享年88歲。(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
格式:
尺寸(長*寬*高)/公分:直徑60 / 高73
材質:紙張
來源:
來源:國立臺灣大學(http://www.darc.ntu.edu.tw)
管理權:
權限:臺大醫院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電話:02-3366-9847
傳真:02-3366-9846
E-MAIL:darc@nt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主要品名:耳科診療椅
主要品名:耳科診療椅
主要品名:喉嚨蒸氣機
主要品名:喉嚨蒸氣機
主要品名:五層置物櫃
主要品名:五層置物櫃
主要品名:脊髓橫斷面圖
主要品名:脊髓橫斷面圖
主要品名:崛內次雄遺物-圓形文鎮
主要品名:崛內次雄遺物-圓形文鎮
主要品名:瓷作藥臼
主要品名:瓷作藥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