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高屏馬口鱲

學名:Opsariichthys kaopingensis

台灣俗名:溪哥仔(幼魚及雌魚)、紅貓(雄)、苦粗仔

大陸名:高屏馬口魚

中文種名:高屏馬口鱲學名:Opsariichthys kaopingensis台灣俗名:溪哥仔(幼魚及雌魚)、紅貓(雄)、苦粗仔大陸名:高屏馬口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5436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Chen & Wu, 2009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鯉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9(分枝軟條);胸鰭1(不分枝軟條)+ 14-1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側線鱗45-48;背前鱗22-23。體延長而側扁,無肉稜。頭較大,吻端圓鈍。眼較大。口裂中大,可延伸達眼前緣下方。上頜前端有微凹。體被有中型圓鱗。臀鰭在雄魚明顯延長。體背側呈灰黑色,體側銀白色。雄魚背鰭、臀鰭具黑色條紋,頭腹部呈亮黃色至淺橘黃色,胸鰭、腹鰭呈淺黃色。與粗首馬口鱲(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極為相似,兩者之間的的差異,可由背前鱗22-23(vs. 25-27)以及側線鱗數45-48(vs. 51-55)加以區別。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喜好棲息在溪流中、上游及支流的潭區水域。雜食性。幼魚以藻類、有機碎屑、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成魚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小型魚蝦及其他有機碎屑等。
地理分佈:台灣的特有種。分布於台灣南部的高屏地區,從高屏溪到恆春半島之主要溪流中、下游及支流水域中,皆有其分布。
漁業利用:為台灣南部河川最主要的溪釣種類之一。食用魚,油炸或紅燒皆宜。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4-10 12:15:17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Chen, I-S. , J.-H. Wu, and S.-P. Huang 2009 The taxonomy and phylogeny of the cyprinid genus Opsariichthys Bleeker (Teleostei: Cyprinidae) fromTaiwan,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v. 86: 165-183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短吻小鰾鮈
中文種名:短吻小鰾鮈
中文種名:巴氏銀鮈
中文種名:巴氏銀鮈
中文種名:臺灣白甲魚
中文種名:臺灣白甲魚
中文名:鯁魚
中文名:鯁魚
中文名:高體鰟鲏
中文名:高體鰟鲏
中文種名:菊池氏細鯽
中文種名:菊池氏細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