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村行政區包含陸安、池上第一公墓與現今大埔聚落。原為阿美族聚落居地,當時地表為河床地,也就是俗稱的「溪埔」。所以在昭和時,依其自然環境命名,以阿美族,「KA LU KA BU」稱之,即大片未開墾的肥沃地,又因面積大,故稱「大埔」。 昭和7年(1932)由於和福原村相鄰的大埔村人口多,於是就有些阿美族搬到陸安來拓展這片荒涼地,後來陸安人口愈來越多,形成了一個部落,頭目就認為,陸安也是同族的族人,應該屬大埔村,因此在行政區域上以當時的族群考量為主,將陸安劃歸為大埔村,成為大埔村的飛地。 陸安位於大埔山南麓山腰下,位於地理位置關係,可抵擋冬季季風,因而四季溫和,所以按阿美族語,稱之為「LI GU AIN」意為「溫和」,而陸安是阿美語近音譯字。另一說法認為陸安原為防範高山原住民之隘寮,含有「臨時旅館」的意思,日語陸安即為旅館的意思。陸安為光復後,依自然環境和具歷史意義命名的,此區阿美族較多,目前有40戶,約佔了全部的80%,而外省人極少,只有4戶,這裡原規劃為果樹區,但現在種植玉米為主,果樹則種在山區,以梅樹為主,且多為自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