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臺灣原住民族
總類
器物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96年度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建立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家與藝術家資料庫
魚簍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6839
主題與關鍵字:
阿美族|魚簍|捕魚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典藏文物
描述:
除做為放置捕獲的魚蝦之外,也可見到阿美族婦女將漁簍繫於腰際,下田工作方便採集田蛙、貝類、螃蟹和蝸等。、內容描述:捕魚是阿美族僅次於農業的生產活動,也是男子的工作,在東部海岸山脈兩側的阿美族捕魚的方法主要有兩大類:1、海岸山脈東邊的海岸部落以海上捕魚為主。2、海岸西側的部落則以河溪捕魚為主。漁簍主要是用沿岸及河溪捕魚之用。藤是阿美族應用最廣的編器材料,它不易折斷,各種編法都適合。但是,有時為了加強硬度或細密度,會加入竹材。編器的技術非常豐富,不需要很多器具,就可編出各種優美又實用的器物。整理材料時僅需長刀與小刀兩種,另外,只有在做最細密的編織時,才需要小鑽及小木棒將細縫敲緊。編織法包括斜紋編(又分為疏斜紋編、密斜紋編、有股斜紋編)、六角編(又可分為透孔六角邊和三角編)、柳條編、方格編、繞編、絞織編、螺旋編等七種。而編器在製作之初,最重要的就是起底,因為底部的編法不同,會使器物的型態不同。他們常用的起底法包括方格編底、斜紋編底、六角編底、螺旋編底等四種,再配合上述的編織法,就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造型及功能的編器。至於修緣法,有剩篾倒插法、加篾紮邊法、夾條縫紮法、8字形邊法等四種。製成品的用途範圍廣大,光是簍子就有很多不同型制,如提籃形背簍(aluvu)、有圈足提簍(vavunatsan)等。一般盛置儲藏用具也很多是用藤編的,如置物包(kopil)、置物筐(vavulatsan)、瓢形漏斗(tserlingnga’)等。另外,也有整理穀物的器具,如篩子(sa^ciwa^cju)和蓆子(fasula);以及漁撈用器具,如魚筌(rakare)。另外,也會編成帽子和雨衣,相當實用。
日期:
2008年2月
管理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授權聯絡窗口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地址:904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 : (08)7991219#235
傳真 : (08)799355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2008年2月)。[魚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3/43/64.html(2015/05/25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3/43/64.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東部海岸
柳條編
編器
魚筌
漁簍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標本名稱:刀
標本名稱:棉線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鉈籠
標本名稱:水牛角飾
標本名稱:月桃方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