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水器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6728
主題與關鍵字:
阿美族|工具|取水器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典藏文物
描述:
阿美族的取水容器,利用竹管有節橫隔的特性,做為日常生活用容器的材料。不同型式的竹管,用途不同。盛水器有蓋子,在盛水器蓋與瓶身有鐵製的六個鐵釘附在上,其功能是用來綁手提用的繩子。木工是男人的工作,每個男人多少都會做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具。主要的材料來源一是砍伐樹木,二是撈取流木。由他們所用的器具來看,似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鐵器,且知道如何製鐵,技術由何而來目前還不清楚。製成品包括飲食器具(如木盤)、加工食物的器具(如杵臼)、農具(如榨油機)、交通運輸工具(如車輪)、武器(如木盾)、玩具和紡織用具(如織布機)等。藤是阿美族應用最廣的編器材料,它不易折斷,各種編法都適合。但是,有時為了加強硬度或細密度,會加入竹材。編器的技術非常豐富,不需要很多器具,就可編出各種優美又實用的器物。整理材料時僅需長刀與小刀兩種,另外,只有在做最細密的編織時,才需要小鑽及小木棒將細縫敲緊。編織法包括斜紋編(又分為疏斜紋編、密斜紋編、有股斜紋編)、六角編(又可分為透孔六角邊和三角編)、柳條編、方格編、繞編、絞織編、螺旋編等七種。而編器在製作之初,最重要的就是起底,因為底部的編法不同,會使器物的型態不同。他們常用的起底法包括方格編底、斜紋編底、六角編底、螺旋編底等四種,再配合上述的編織法,就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造型及功能的編器。至於修緣法,有剩篾倒插法、加篾紮邊法、夾條縫紮法、8字形邊法等四種。製成品的用途範圍廣大,光是簍子就有很多不同型制,如提籃形背簍(aluvu)、有圈足提簍(vavunatsan)等。一般盛置儲藏用具也很多是用藤編的,如置物包(kopil)、置物筐(vavulatsan)、瓢形漏斗(tserlingnga’)等。另外,也有整理穀物的器具,如篩子(sa^ciwa^cju)和蓆子(fasula);以及漁撈用器具,如魚筌(rakare)。另外,也會編成帽子和雨衣,相當實用。
日期:
2008年2月
管理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授權聯絡窗口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地址:904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 : (08)7991219#235
傳真 : (08)799355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稱:瓢勺(AT000839)
中文名稱:瓢勺(AT000839)
中文名稱:材薪(AT001461)
中文名稱:材薪(AT001461)
標本名稱:刀
標本名稱:刀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陶器
標本名稱:陶器
標本名稱:銀耳飾
標本名稱:銀耳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