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具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6676
主題與關鍵字:
卑南族|農具|盾楸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典藏文物
描述:
原住民在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之前,農耕技術相當的落後。直至清咸豐元年(西元 一八五一年)才有福建人鄭尚,率領族人開墾卑南,與卑南族人進行交易,四年之後, 鄭尚教授耕田種地之法,開啟本省東部先住民農耕的歷史。此後,他們雖採行漢人的方法耕作,卻一直奉行原始的耕作禮儀以及禁忌,諸如種粟時,聽到有人打噴嚏或放屁,或者有蛇從眼前爬過,都必須立刻停止耕作,第二天才能繼續播種。 卑南族的傳統經濟是以山田燒墾的農業為主,以飼養或漁獵為輔,狩獵則僅因個人的興趣及為傳統儀式所需而從事,少有交易的現象。農業形態同時並存著水田和旱田兩種耕作系統,水田作物約在距今百年前傳入,旱田的耕種則自古即有。作物以小米、陸稻、高粱、芋頭、芝麻、樹豆、甘藷、玉米為主,家庭是一個共同生產,共同消費的經濟單位。在勞力不足時,也有勞力交換的情形發生。這種定耕、定居、飼養的經濟形態,配合強有力的部落組織與會所制度、年齡階級制,使得卑南族曾一度在東海岸強力的擴張。 此項器具為卑南族其中一個農具—盾楸,長四十三公分、寬(橫)一點七公分,手把為木製,下端為鐵製 整個器具呈現瘦長型,為端有些許翹起,主要用於鑄、刨、削等技法。
日期:
2008年2月
管理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授權聯絡窗口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地址:904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 : (08)7991219#235
傳真 : (08)799355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標本名稱:刺繡布
標本名稱:刺繡布
中文名稱:瓢勺(AT000839)
中文名稱:瓢勺(AT000839)
標本名稱:服飾-裙
標本名稱:服飾-裙
標本名稱:火藥囊
標本名稱:火藥囊
標本名稱:服飾-頭巾
標本名稱:服飾-頭巾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