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臺灣原住民族
總類
器物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96年度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建立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家與藝術家資料庫
木桶(梅蘭社住家)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6636
主題與關鍵字:
布農族|穀桶|木桶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典藏文物
描述:
又稱木甑,器以整段木頭刳成,外形甚類各族所用木臼,但有腰無底,故身部與足部相通。使用時,在腰部置篾編中隔,將甑分為上下兩部,食物放置於中隔上之上部。然後將全器放置於盛水之鐵鍋之上,而將鍋置火上,而木甑之上則罩以木蓋。當鍋中水沸,蒸氣經中隔上昇,則放置於中隔之上的食物為蒸氣所蒸熟。 中腰部未刳通,而留有分隔上下兩部的木段,在這木段上穿鑿有豆粒大圓孔十餘個,故在應用時無需另置籠底或中隔。蒸炊時,蒸氣通過小孔,即可靶上段的食物蒸熟。 此圓筒形的木製蒸器,為蒸煮食物所用,例如蒸煮小米、糯米、蕃薯或是芋頭等。木甑使用時,並非直接置於火上燒煮,而是放置於有水的陶鍋或鐵鍋內加熱。食物則放置於木甑器身內鋪墊的編蔑中隔上,鍋內水沸時,蒸氣通過甑底和中隔的洞孔,將食物蒸熟。據李亦園(1954 : 54)及陳奇祿(1964: 104)所記載,在臺灣其他原住民族群,如泰雅、賽夏、阿美、卑南、平埔等,皆有使用類似的木甑(胡家瑜、崔伊蘭,1998 : 88)。「甑」是蒸籠,一般是木製桶狀,也有陶製的。史前陶甑的形狀與陶鍋相似,但底部有一穿孔,放在陶鍋上,鍋中煮水,可以蒸熟米飯。
日期:
2008年2月
管理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授權聯絡窗口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地址:904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 : (08)7991219#235
傳真 : (08)799355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2008年2月)。[木桶(梅蘭社住家)]。《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3/42/99.html(2015/05/25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3/42/99.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陳奇祿
胡家瑜
伊蘭
陶甑
木甑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稱:木匙(AT003147-0...
標本名稱:編器
標本名稱:髮簪
中文名稱:皮背袋(AT003274)
中文名稱:小籐盒(AT000663)
中文名稱:木桶(AT0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