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寡鰓半稜鯷

學名:Encrasicholina oligobranchus

台灣俗名:寡鰓公鯷、魩仔、白鱙、白面鱙( 澎湖 )

大陸名:寡鰓半稜鯷

中文種名:寡鰓半稜鯷學名:Encrasicholina oligobranchus台灣俗名:寡鰓公鯷、魩仔、白鱙、白面鱙( 澎湖 )大陸名:寡鰓半稜鯷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3366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Wongratana, 1983)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鯷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細長,略呈亞圓筍形,腹鰭前方具5個針狀稜棘。頭中大。吻端尖。眼大,眼徑大於吻長。口大,微斜;上頜前端突出於下頜,上頜骨末端尖突而延長,向後延伸達下鰓蓋骨。鰓耙細長而密,下枝鰓耙在17-18間。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脫落,無側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軟條13-14;臀鰭起始於背鰭基部末端之下方,具軟條18;尾鰭叉型。體色銀白略透明,體側具一條銀白色之縱帶。背鰭及尾鰭淡青色,其餘各鰭半透明。
棲所生態:大洋性表層洄游魚種,群游性。一般群游於近岸至離岸數百浬處,有時也會進入大型、較深且水質清澈的內灣或潟湖區。鰓耙發達,以過濾浮游生物為食。同時也是鮪、鯖等大型魚種之餌料生物。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包括菲律賓及臺灣。臺灣發現於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小型食用魚,一般多曬成魚乾出售,主要漁法為焚寄網或巾著網等,週年可見,無明顯盛漁期。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30 17:42:37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Chen, C.-H. (2004) Checklist of the fishes of Penghu. FRI Special Publication No. 4. 175 pp;Whitehead, P.J.P., G.J. Nelson and T. Wongratana 1988 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 7. Clupeoid fishes of the world (Suborder Clupeoidei). An annotated and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he herrings, sardines, pilchards, sprats, shads, anchovies and wolf-herrings. Part 2 - Engraulididae. FAO Fish. Synop. 125(7/2):305-579. Rome: FAO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日本鯷
中文種名:日本鯷
中文名:漢氏綾鯷
中文名:漢氏綾鯷
中文種名:漢氏稜鯷
中文種名:漢氏稜鯷
中文種名:杜氏稜鯷
中文種名:杜氏稜鯷
中文種名:島嶼側帶小公魚
中文種名:島嶼側帶小公魚
中文種名:日本鯷
中文種名:日本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