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單指虎鮋

學名:Minous monodactylus

台灣俗名:鬼虎魚、貓魚、魚虎、虎魚、石狗公、石頭魚

大陸名:單指虎鮋

中文種名:單指虎鮋學名:Minous monodactylus台灣俗名:鬼虎魚、貓魚、魚虎、虎魚、石狗公、石頭魚大陸名:單指虎鮋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843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Bloch & Schneider, 1801)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鮋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大,頭高與頭寬幾等長。眼後頂骨部有一橫行凹溝;額骨、頂骨及翼耳骨上有多數小瘤狀突起;眼眶上有少數小皮瓣。眶前骨二棘,前棘短,後棘長而直接向後。口中大,斜裂,下頜稍突出;腭骨無齒。有鰾。背鰭硬棘X-XI,背鰭第I棘約略等於第II棘,該二棘之基部分離,第I棘到第II棘的距離約略等於第II棘到第III棘的距離,各棘間之鰭膜缺刻,前半部較深,後半部較淺,軟條10-12;臀鰭硬棘II,軟條7-10;腹鰭I, 5;胸鰭最下方有一游離但不分枝之軟條。體色多變化,一般暗紅色,腹部白色;背側有不規則之褐色斑點與條紋;體中央具2條褐色縱紋。背鰭各棘上端黑色,第1-4軟條間外側有一大形黑斑;胸鰭黑色,內面單一色;尾鰭有2-3暗色橫帶。
棲所生態:棲息於大陸棚的軟質底部,可以利用胸鰭的游離鰭在海底爬行。具偽裝能力,時常埋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紅海,東非,東到臺灣,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北部、東北部、西南部及澎湖海域有分布。
漁業利用: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偶有人食用。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9 13:59:49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8)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克氏兔頭魨
中文名:克氏兔頭魨
中文名:紫背准雀鯛
中文名:紫背准雀鯛
中文名:西姆圓腹砂
中文名:西姆圓腹砂
中文名:巴父頸鰭魚
中文名:巴父頸鰭魚
中文種名:巴父頸鰭魚
中文種名:巴父頸鰭魚
中文種名:黑尾小沙丁魚
中文種名:黑尾小沙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