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赫氏無鰾鮋

學名: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台灣俗名:無鰾鮋、虎格、紅黑喉、紅虎魚、深海石狗公、黑肚、石頭魚

大陸名:赫氏無鰾鮋

中文種名:赫氏無鰾鮋學名:Helicolenus hilgendorfii台灣俗名:無鰾鮋、虎格、紅黑喉、紅虎魚、深海石狗公、黑肚、石頭魚大陸名:赫氏無鰾鮋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835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Döderlein, 1884)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鮋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側扁。頭大,棘稜不發達。眼上側位;眼眶略突出於頭背。無皮瓣。體無鰾。鰓耙粗短,最長的鰓耙僅及鰓耙絲的1/2。上頜前端無齒列。前鰓蓋骨5棘;鰓蓋骨2棘;頰部無棘。體被櫛鱗,側線鱗數26~27。胸鰭上腋部有一皮瓣。背鰭連續,硬棘部鰭膜稍凹入,硬棘短,具 XIV,軟條 11-13;臀鰭基底稍短於背鰭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III,軟條4-6;胸鰭末端略呈截形,延伸至肛門前,無游離鰭;腹鰭鰭條 I+5,胸位;尾鰭截形。體淡紅色,側線上方之體側具多個橘紅色斑駁。背鰭硬棘部橘紅色,餘鰭淡色。
棲所生態:近沿海沙泥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於150-500公尺深。常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為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臺灣、東海及日本南部等。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北部、東北部及小琉球等海域。
漁業利用:中小型魚類,通常為延繩釣及底拖網所捕獲,臺灣北部沿海常見,產量並不太大,肉質細緻美味,宜清蒸、煮湯,終年可獲,無明顯豐漁期。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9 13:50:55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8)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中國小砂
中文名:中國小砂
中文種名:黑尾小沙丁魚
中文種名:黑尾小沙丁魚
中文種名:日本銀帶鯡
中文種名:日本銀帶鯡
中文名:脂眼鯡
中文名:脂眼鯡
中文名:斑點青鱗
中文名:斑點青鱗
中文名:刺公鯷
中文名:刺公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