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橫帶針鯒

學名:Hoplichthys fasciatus

台灣俗名:針牛尾

大陸名:黃帶棘鯒

中文種名:橫帶針鯒學名:Hoplichthys fasciatus台灣俗名:針牛尾大陸名:黃帶棘鯒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801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Matsubara, 1937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針鯒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頭部與軀幹前部都極為扁平,愈往尾部則愈狹小。具兩對鼻孔。眼大,位於上側位。上下頜、鋤骨及口蓋骨具細齒;上下頜等長。鰓膜與喉峽部連合。體無鱗,頭及軀幹的背面及上半部均被骨板,其上具硬棘;側線完全,每個側線盾板上有一強棘及弱棘。前鰓蓋骨具二長棘。下頜腹側無棘。D1. VI,D2. 15;A. 16-17;P. 13+2-3;L.l. 27;GR.12-15。體長為頭長的2.46-2.67倍;頭長為吻長的2.61-3.33倍、眼徑長的4.25-5.27倍、兩眼間距的3.06-3.33倍。背鰭的棘短且弱,軟條稍長;胸鰭的鰭條甚長可達臀鰭第九鰭條基部;下方游離鰭條短且有膜相連。背面體側具四條黑褐色的寬橫帶,而以最後橫帶之顏色最濃;前鰓蓋骨、鰓蓋骨及眼前骨均有不規則的暗斑;第一背鰭亦有不明顯的斑點,而其他鰭顏色較淡。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之水域。深海底棲性,生態習性不詳。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東海。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南部及西南部海域等。
漁業利用:深海底棲性小魚,無食用價值,一般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14 10:17:06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