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少鱗擬鮃

學名:Parabothus kiensis

台灣俗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大陸名:少鱗擬鮃

中文種名:少鱗擬鮃學名:Parabothus kiensis台灣俗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大陸名:少鱗擬鮃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720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Tanaka, 1918)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鮃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呈橢圓形,扁平且稍細長,上眼前方背緣淺凹陷;兩眼均在左側;眼間隔寬,成熟雄魚具較寬之凹窪。下眼稍前於上眼;雄魚在兩眼間有一枚或更多吻棘。頭中型。口中型;上頜延伸至下眼前下方,但未達中央;上下頜齒各具一列,齒小而尖。鰓耙適中而尖。鱗中型易脫落,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圓鱗;側線鱗數80-86。背鰭正常,軟條數104-113;臀鰭正常,軟條83-90;胸鰭短於頭長;左右腹鰭不對稱,起始點遠在下眼後方;尾鰭圓型。體呈棕色或灰色,背鰭和臀鰭中央具一串暗色斑,尾鰭中央數鰭呈黑色;盲側灰白色。以前所記載之綠斑擬鮃(Parabothus chlorospilus)為產於夏威夷之種,是本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日本、印尼至澳洲西北部及新加勒多尼亞等。台灣主要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通常是用底拖網或底流刺網捕捉,體型較小,一般皆加工作扁魚酥或以下雜魚般利用。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0-11-25 00:00:00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短舌鰨
中文種名:短舌鰨
中文種名:書顏舌鰨
中文種名:書顏舌鰨
中文名:三斑沙鰈
中文名:三斑沙鰈
中文種名:舌形斜頜鰈
中文種名:舌形斜頜鰈
中文種名:斑頭舌鰨
中文種名:斑頭舌鰨
中文名:大齒斑鮃
中文名:大齒斑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