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黑棘鯛

學名: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台灣俗名:黑鯛、烏格、黑格、厚唇

大陸名:黑棘鯛

中文種名:黑棘鯛學名: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台灣俗名:黑鯛、烏格、黑格、厚唇大陸名:黑棘鯛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635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Bleeker, 1854)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鯛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5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5.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第IV或V棘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棘強大;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灰黑色而且銀色光澤,有若干不太明顯之暗褐色橫帶;側線起點近主鰓蓋上角及胸鰭腋部各一黑點。除胸鰭為橘黃色外,其餘各鰭均為暗灰褐色。
棲所生態:黑鯛是鯛科家族中對水質的容忍性最強的魚類,但其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強,會以尾鰭挖土,行動極為敏捷。屬於溫、熱帶沿岸雜食性底棲魚類,喜棲於砂泥底之內灣水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區域。以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及多毛類為食。雌雄同體,且會性轉變,在3-4歲前全為雄性,其後才轉變為雌性。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及中國大陸沿海。台灣各地海域均有記錄。
漁業利用:為各地魚市場上常見的高級食用魚,味道鮮美,料理方式以紅燒或鹽烤為主,若為新鮮魚體,亦可製成生魚片食之。全年均產,以秋季至翌年春季較佳;繁殖季節在每年的2月到5月,以4月最盛,在3月開始即可在台灣沿海捕撈魚苗。目前已是臺灣重要的養殖魚種之ㄧ,以箱網養殖和陸上池塘養殖為主,已可完全養殖,產量穩定。臺灣西南及南部地區,以及離島之澎湖等地均有養殖魚出售。目前市場所見的黑鯛大多是來自養殖漁塭。由於其對環境之適應能力較強,人工繁殖技術亦已成熟,種苗來源穩定,所以亦是各縣市政府海域放流的重要對象魚種。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1-09-07 00:00:00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楊鴻嘉圖鑑 (金)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黃錫鯛
中文名:黃錫鯛
中文種名:黑鯛
中文種名:黑鯛
中文名:黑鯛
中文名:黑鯛
中文種名:赤鯮
中文種名:赤鯮
中文名:魬鯛
中文名:魬鯛
中文名:黃鰭鯛
中文名:黃鰭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