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大棘鑽嘴魚

學名:Gerres macracanthus

台灣俗名:碗米仔

大陸名:大棘銀鱸

中文種名:大棘鑽嘴魚學名:Gerres macracanthus台灣俗名:碗米仔大陸名:大棘銀鱸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1683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Bleeker, 1854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鑽嘴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呈長卵圓形而偏高,標準體長約為體高的2.0-2.5倍,體背於背鰭起點處極為彎曲,與水平方向軸約呈40度角。口小唇薄,能伸縮自如,伸出時向下垂。眼大,吻尖。上下頜齒細長,呈絨毛狀;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圓鱗,易脫落;背鰭及臀鰭基底具鱗鞘;側線完全,呈弧狀。背鰭單一,硬棘部IX,第II棘最長而延長如絲,末端達軟條部中部;臀鰭第II棘較短,遠短於基底長;胸鰭長,末端可達及臀鰭硬棘部起點的上方;尾鰭深叉形,最長鰭條長約為中央鰭條3倍。體呈銀白色,有7-10列淡青色橫帶。各鰭皆淡色或有白緣。本種魚以往常被誤鑑為曳絲鑽嘴魚(G. filamentosus),差別在於體側橫帶橫帶,後者為斑點排列而成的點狀橫帶,本種為連續線紋橫帶。
棲所生態:多棲息在沿岸之沙泥底質之水域,經常成群活動。有時會在河口水域出現,肉食性,掘食在沙泥地中躲藏的底棲生物。在蚵棚區亦為常見。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西起紅海及非洲東岸,東至新幾內亞,北至台灣。台灣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本種魚以手釣、圍網、拖網或流刺網均可捕獲,量不多,漁期全年皆有,以春、夏季較佳,可生鮮或醃漬處理,適宜煎、炸食用。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00:00:00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Fish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 200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長吻鑽嘴魚
中文名:長吻鑽嘴魚
中文名:奧奈鑽嘴魚
中文名:奧奈鑽嘴魚
中文種名:日本鑽嘴魚
中文種名:日本鑽嘴魚
中文種名:短鑽嘴魚
中文種名:短鑽嘴魚
中文種名:長身鑽嘴魚
中文種名:長身鑽嘴魚
中文種名:奧奈鑽嘴魚
中文種名:奧奈鑽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