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錢斑躄魚

學名:Antennarius nummifer

台灣俗名:眼斑躄魚、五腳虎

大陸名:錢斑躄魚

中文種名:錢斑躄魚學名:Antennarius nummifer台灣俗名:眼斑躄魚、五腳虎大陸名:錢斑躄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1140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Cuvier, 1817)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躄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頦部無肉質小突起。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其長約等於第II硬棘,末端具釣餌(Esca),為一大形的皮瓣,且有一些絲狀突起,第 II硬棘游離,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彎向後方;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2-13;臀鰭具軟條7-8;腹鰭顯然短於胸鰭;胸鰭軟條9-12(通常為10-11);尾鰭圓形。體為淺褐色,體側隱具暗褐色網狀斑紋。背鰭基部有大型黑色眼狀斑;餘鰭或多或少具褐暗色小斑點。
棲所生態:棲息於潟湖或向海礁區之魚類,棲息深度在0-293公尺間。利用吻觸手頂端的衍生物-釣餌(Esca)及配合極具保護色作用的身體,可吸引別種小魚來覓食,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所產之卵,形成絲狀團狀,具有漂浮力。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夏威夷,北至日本,南至紐西蘭;東大西洋區。臺灣南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或有人將其展示供人觀賞。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7 16:33:32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鮟鱇目(蘇等, 200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