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高身白甲魚

學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

台灣俗名:高身鯝魚、赦鮸、鮸仔、高身鏟頜魚

大陸名:高體白甲魚

中文種名:高身白甲魚學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台灣俗名:高身鯝魚、赦鮸、鮸仔、高身鏟頜魚大陸名:高體白甲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1029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Oshima, 1920)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鯉科
描述:
型態特徵:幼魚期與台灣鏟頜魚極相似,隨成長而漸有變化。成魚體延長而近於紡綞形,尾部側扁;體高而隆起,背鰭前方為體之最高處。頭小而短圓,頭頂略隆起。吻短而圓鈍;吻褶向下伸展而蓋著上唇。口下位,口橫裂而寬廣,上頜達眼眶前緣,下頜有發達的角質邊緣,前緣平直而成鏟狀。具兩對短小口鬚,不易察覺,成魚甚至退化。咽頭齒3列,齒式5.3.2-2.3.5。鱗片中等大,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側線完整,略成弧形,側線鱗數45-47。背鰭最後一枝不分枝鰭條為光滑之軟條,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體呈銀白色,體背部為青綠色,腹部銀白色;成魚的頭部及體背側呈暗灰綠色,側線下方的腹側粉紅或淡橘紅色。吻部前方具白色縱帶。所有鰭條淡灰黑色;胸、腹、臀鰭鰭膜為粉紅色。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水流湍急,水流量大並且分布有巨石及岩壁的中上游溪流中棲息。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為主食,也攝取水生昆蟲。
地理分佈:臺灣的特有種,分布於南部及東部的溪流,曾文溪、高屏溪、卑南溪、秀姑鑾溪及花蓮溪等流域均可發現。
漁業利用:食用魚,唯數量日益稀少,已列入保育的魚種。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5 10:41:21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台灣淡水魚類-壹 鯉形目(陳&張, 2005)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紅鰭鮊
中文名:紅鰭鮊
中文名:高身鏟頜魚
中文名:高身鏟頜魚
中文種名:平頜鱲
中文種名:平頜鱲
中文種名:羅漢魚
中文種名:羅漢魚
中文名:粗首鱲
中文名:粗首鱲
中文種名:
中文種名: